和同龄人相比,有些孩子总是吃得比较少,不少家长为此焦虑不安。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是听之任之不予干预,还是帮助孩子积极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进食量少不少

孩子的进食量存在个体差异,家长认为孩子进食量少,不一定表示孩子进食量不足。通过与孩子同龄人比较得出孩子吃得少的结论,很可能是不准确的。比如,有的孩子因为悄悄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少,被家长误认为进食量少。也有不少家长通过对比自己的体态、进食量等因素,来判断孩子的进食量是否合适。

判断孩子的进食量是否合适,科学的方法是参考中国营养学会202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婴幼儿膳食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及《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指南中对不同年龄儿童每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蛋类、奶类等食物品种和各类食物的进食量,都有明确的建议。

为何孩子进食量少

导致孩子进食量少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疾病因素。比如,慢性胃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孩子食欲不佳;锌元素、铁元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也会导致孩子进食量少。此外,孩子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或者食物过敏,也会影响孩子的进食量。家长如果觉得孩子进食量少,可以同时观察孩子是否有体重减轻、肤色改变、发热等表现。

其次,食物喜好和烹调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进食量。不少孩子有食物偏好,对不合自己口味的食物、烹调方式不合适的食物,吃得比较少。

再次,孩子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消化吸收能力、代谢功能等也有个体差异,上述功能较弱的孩子,进食量相对较少。

最后,进食量还与食物的能量密度有关。如果孩子上一顿吃了不易消化的高能量食物,下一顿的进食量会相应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食量影响健康吗

孩子的进食量是否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身高和体重是最直观和方便测量的健康指标。3岁以上的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值为5~7厘米、体重增长值为1~2千克。如果孩子身高、体重增长值都达到正常范围,就说明孩子的进食量没有阻碍体格生长,孩子的进食量是合适的。

●微量营养素的状况和孩子的进食量、进食品种有关。检测骨密度可以了解孩子的钙营养状况;检测血常规或者血清铁可以了解孩子的铁营养状况;检测25-羟基-维生素D可以了解孩子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检测血清视黄醇可以了解孩子的维生素A营养状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微量营养素检测结果来判断孩子的进食量和进食品种是否合适。比如,如果孩子出现铁营养不良的情况,就需要摄入畜肉类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何改善孩子的食欲

如果孩子进食量少且对健康造成了危害,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应对。

1.积极治疗疾病。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影响食欲的疾病,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改善孩子的食欲,增加进食量,减少疾病对孩子的健康损害。

2.保持适度的饥饿感。家长要给孩子的胃肠道留出足够的消化及吸收食物的时间,两餐之间一般需要间隔3~4小时。健康状况良好的孩子,空腹状况下一般都有较好的食欲。

孩子每天要吃的食物应包括奶、蛋、肉等蛋白质类食物,提供能量的米面等主食,以及促进肠道健康的蔬菜水果等。对于进食量少的孩子,需要优先保障摄入蛋白质类食物。

3.考虑孩子的食物喜好、选择相应的烹调方式,也是改善孩子食欲和增加进食量的方法。让孩子参与食物制作,也会提高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锦州医科大学蒋籽言、孙千峰,上海儿童营养中心蒋竞雄

策划:张灿灿

编辑:李君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GESNCO0】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