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小麦收割顺利收官,“夏种夏管”工作全面铺开。秸秆离田、农田灌溉、秧苗栽种……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随处可见,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大大小小的农田里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农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强化“离”心力 护田致富两不误

随着小麦颗粒归仓,金黄的秸秆成为夏收的“主角”。烈日下的农田里,收割机退场,打捆机入田,散落的秸秆被机器压实、打捆,变成一个个圆柱形的麦垛。接下来,它们要去哪儿?谈起秸秆的终点,徐州安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孙磊指着一座座“秸秆山”说,“咱们镇秸秆基本上有两个去处,一是送往沼气站作为原料使用,二是送往发电厂用于发电。现在秸秆都不烧了,回收秸秆的价格是250块钱一吨,我这儿一共储存了300多吨,大概就是将近2万亩麦田收割的量,去掉一些运输的油费,一年能挣6万多块钱。”马坡镇因地制宜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既变废为宝,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激活“水动能” 全力补足护苗水

离田之后,水稻栽插就处于关键阶段了,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就显得尤其重要。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对夏种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保证水田及时用上充足护苗水,马坡镇人大代表、水利站站长杨雷展带着工作人员对水利基础设施提前进行全面巡护,做到泵站隐患及时排查处置、设施设备管养到位。“水利站吗?河涯翻水站设备出现故障!”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立刻到现场检查,发现是叶轮堵塞,经过连续十几小时的紧张作业,完成了故障抢修,保障该泵站正常运行。河涯翻水站关系到周边水田的灌溉,也影响其他的小水泵站运作,在水稻播种前及时检修好,保障了正常供水。杨雷展说,“我镇全域共有110多处翻水站,可满足全镇近5万亩水稻种植的用水需求,为确保‘夏种’用水无误,我们动员每个村的人大代表都参与泵站的巡查,保障灌区所有泵站都能够开足马力调水、供水。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各村供水服务与检查,巡查人员深入供水一线了解水情,调配水源,及时清除阻水障碍,确保供水服务有效进行。”

追加“肥动力” “沼”气蓬勃添活力

与此同时,马坡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负责人李珂一大早拉了3车的沼液到拾段村,一根沼液管正在将经过处理的沼液排向灌溉渠,伴随浇地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农田。李珂介绍,“沼渣、沼液不仅是天然的绿色生物杀虫剂,而且肥力是普通化学合成肥料的10倍,具有壮苗、抗病、增产的特点。今年我们沼液还田已经预计能超2800多吨,资源化利用率100%。”拾段村的农户睢传康已经是沼液的“回头客”了。据睢传康说,“去年他用发酵腐熟的沼液试验了10亩地,小麦根粗、苗壮、叶颜色发暗,产量对比明显,每亩能够增产80斤,沼液沼渣改良土壤效果相当好,松散不板结,尤其是增加了土壤基肥,省了至少一半的肥料钱。”

今年马坡镇夏播计划播种水稻4.8万亩,种植模式以机插秧为主,玉米大豆套种600余亩,共投入农机40余台套。自6月10日起,马坡镇进入大面积插秧阶段,6月24日已结束全部插秧,为秋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李辉 赵炎)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