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乘坐“湾区大号地铁”1站即可到达广州,学校穗莞两校区均纳入广州、深圳“半小时交通圈”,为学生在一线城市拓视野、勤实践提供了便利,也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发展助力。

作为一所“00后”高校,近年来,广州新华学院不断推进教学创新,打造特色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长王庭槐表示:“学校坚持立足产业办学,以应用型教育为导向,持续深化产教研深度融合。我们要提高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不断强化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气神,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添砖加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人”专业素养备受社会认可

6月6日,在广州地铁六号线柯木塱站发生了一场紧急救援行动。一名五岁男孩异物卡喉几乎窒息,千钧一发之际广州新华护理学院杨将老师挺身而出,与工作人员接力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将男孩从死神手中夺回。

“在场的人听说我是广州新华护理学院教师,都配合一起开展救援。”杨将说,“在广州各医院有这样一句话,‘招聘护士哪家强,新华护理柯木塱’,社会上对我们护理专业是非常认可的。”

护理学专业是该校招生、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学校重点培育学科、硕士学位建设点,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连续五年作为顶尖专业在广东排名第一。该专业以社会及临床岗位需求为导向,探索“准专科护士”培养模式,96%以上毕业生就职于省内三甲医院,还未毕业便被各单位抢先“预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一批批新型护理人才。

“王牌专业”在广州新华有不少——会计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国际化、管理型、应用型为教学特色,以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为载体,构建了校内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与天职、立信等40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为广东省内同类院校中独有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药学入选省级特色专业;护理学、行政管理等入选省级重点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入选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医学技术学科入选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

广州新华学院前身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始终传承中大百年办学治校基因,并聘请中大师资担任二级院系院长、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学校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近80名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六大人才计划”,聚焦引育用留,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学校办学成果显著,先后挂牌“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

教改创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王庭槐介绍,近年来,广州新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教学“新方法”,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逸仙新华班已举办至第十届,这一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促进个性化发展、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

据悉,逸仙新华班创新性地创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1234”培养模式,即“不唯分数、不拘一格”的选拔机制和“1人1课表”的个性化培养特点;前两年单独组班、后两年分专业培养的“2+2”培养模式;全程导师、专业导师、特长导师联合培养的“三导师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激越四段式”教学法。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兴趣、特长、职业规划制定学习计划和研究方向,允许自主选择课程。

2024届逸仙新华班毕业生罗子雅在完成核心课程基础上选择了人工智能、中国民俗文化等高阶课程,参加了多项大赛,为申请海外留学增加“筹码”,现已拿到悉尼大学商学院、新南威尔士金融学、昆士兰商学院三个offer。“逸仙班给予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三位导师对我的启迪帮助,让我在三年内找准了发展方向,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教学实操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今年3月,护理学院举办第三届护理技能大赛,考察学生临床思维、技能操作、人文素养及团队协作能力;5-6月,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展演、师生艺术作品展分别在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美术馆举行,服装设计、书法、绘画、影像作品,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艺术探索。

王庭槐表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智能时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批判性思维判断下获取和利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广州新华对接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建设学科专业集群并不断进行布局优化,打造品牌、彰显特色,今年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环境设计、学前教育3个专业,整合学校资源优势,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目前学校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实验室208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19个,涵盖医院、法院、电视台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

校企协同开拓产教融合“新赛道”

5月下旬,广州新华联合广东汉潮中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汉潮中药科技创新产业学院,至此,学校已建成6个产业学院(健管-星创视光、粤嵌信息技术、智能财务、数智供应链、汉潮中药科技创新、信盈达自动化与机器人),有力推动实现学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

应用型高校为何要成立产业学院?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有何优势?王庭槐告诉记者:“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很重要。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原则,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三早’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早立志规划人生、早理论联系实际、早参加社会实践。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对接产业、行业需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王庭槐表示,在产业学院建设方面,学校“引企入教”,采用“教学+实践”方式,推动“三融”(融入产业、行业、企业)、“三化”(实践平台化、课程模块化、考评多元化)、“五结合”(产业与教育、教学与生产、能力培养与岗位标准、高校师资与企业师资、理论与实践),以新建设理念促进产业、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以新成立的汉潮中药科技创新产业学院为例,校企将共建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促进课程内容与中药资源开发、人才培养与中医药产业需求融合。智能财务产业学院选拔优秀学生成立产业学院班,定制符合毕马威服务中心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选拔优秀学子到毕马威开展为期8个月的实践学习,表现优异者有机会直接留用并认定工龄。

“坚持开展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办学的必由之路、重要举措。”王庭槐表示,广州新华尤其重视促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教学研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并将继续探索产业学院建设,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我们要打造生态、文化、品位、安全、美丽校园,不断推进校园基础设施更新,优化办学条件。新教学楼、实验楼陆续验收,科教研图书信息综合大楼、人才公寓、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校园基础设施也逐步交付使用。”王庭槐提到,便捷的交通、美丽的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专心求学、潜心治学的良好环境。

【招生计划】本科计划招生8400人,新增3个专业

2024年广州新华学院本科计划招生8400人。普通本科 5400 人,其中广东省计划4146人,外省1200人,其他计划54人;普通专升本 3000 人。今年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学校学科布局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学校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招生专业多达6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该校2024年共开设60个招生专业,其中新增:学前教育、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环境设计。

2024年共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广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宁夏、新疆。

该校2024年在广东省共设置专业组12组,其中历史类2组(涵盖会计学,行政管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国一流、省一流文科专业建设点),物理类4组(其中204组为计算机类专业组,206组为该校特色的医科类专业组,涵盖该校所有医科类招生专业),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书法类各1组,播音与主持类2组。

【多少分可上广州新华学院】

文丨陈亮 刘艳芬 刘赟 罗钰涵
图丨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