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截至2023年底,我国现有吸毒人员89.6万名。一旦吸食毒品,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被极大摧残,疾病与死亡也会接踵而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01

毒品离青少年远吗?

“毒品犯罪”看似遥不可及,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说就在孩子们身边。

青少年并不因年龄小而免受毒品的侵扰。青少年容易受辨别能力比较弱,自控能力比较差,法律意识淡薄、易受周围环境与周围人群的影响,受引诱沾染毒品;很多涉毒青少年存在父母离异或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形,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容易被身边环境影响;许多涉青少年的毒品犯罪都与KTV、酒吧、网吧、舞厅等场所相关。我们国家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进入上述场所。

02

青少年染毒有什么迹象?

无故旷课,经常迟到,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表现突然变坏。终日无精打采,对平时喜欢的活动也失去兴趣,魂不守舍,精神不集。情绪不稳定、异常的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特别提醒: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在青少年吸毒人群中

有些是因为被骗而吸毒

有些则是因为好奇心驱使

而沾染毒品

那么

青少年怎么做好自我防护

防止被坏人下套吸毒?

什么是合成毒品?

常见的合成毒品有哪些?

青少年应该如何拒绝毒品?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禁毒小知识吧!

一、什么是合成毒品

所谓“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的传统麻醉毒品而言,主要指以化学合成为主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精神药品(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合成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

二、合成毒品的种类

由于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精神药物的范围和种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合成毒品滥用的品种也将不断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类

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病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

第二类

是致幻剂,戴白物质有麦角乙二胺(LSD),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苯环利定和氯胺酮);

第三类

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我国俗称摇头丸);

●第四类

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三唑仑、氟硝安定和Y-羟丁酸 等。

三、合成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又称“心瘾”)。由于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以产生欣快感,并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因此合成毒品毒性强烈。一些不法分子还经常将若干种合成毒品混合在一起兜售给吸毒人员,毒品的相互作用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发生致命的危险。

四、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诱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知、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上当受骗,许多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毒贩诱骗上当吸毒的。

●追求享受,一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贵的象征。

●逃避现实,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缺少家庭温暖、学习压力大等不顺心的问题,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用吸毒麻痹自己。

● 逆反心理,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忽视、冷落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越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越赌气去做,结果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五、禁毒工作需要您的参与

毒品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和长期任务,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学校、社区应该开展各类禁毒宣传活动,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家长多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心理状态,防范子女沾染毒品。

●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对吸毒人员进行科学矫治,努力帮助他们戒掉毒品、回归社会、走向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西安市教育局

咨询电话:028—27215514

局长信箱:jysjyjqzjb@163.com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简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简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