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济宁农高区6万平方米高档智能温室,一株株展颜吐芳的鲜花和茁壮成长的花苗汇成了色彩缤纷的“花海”。

“园区始终把科技研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支撑,通过产学研精准合作和高端人才引育,我们实验室自主研发培育了‘兖州之星’、‘兴隆之光’等高档蝴蝶兰新品种20多个,年产优质蝴蝶兰种苗1000万株,销售收入5000万元,叫响了‘兖州蝴蝶兰’品牌,擦亮了兖州花卉产业名片。”济宁农高区副主任刘森自豪地说。

位于兖州的济宁农高区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正全力打造鲁西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制高点和农业人才集聚地,而从无到有并初步形成规模化的“鲜花经济”,也成为当地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乡村振兴路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不久前,兖州区推荐上报的省科技特派员济宁市小麦产业服务团获批组建,兖州就此打造了一支150余人的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伍,成立特色种植、花卉产业、综合农业等三个技术服务团队,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把科技送到乡村一线。其中花卉产业技术服务团已与20余家企业建立服务合作关系,解决花卉种植、新品种选育、设施栽培等方面的技术难题12项,6名科技特派员获得省级绩效优秀评价,为兖州花卉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兖州面向农村在外经济能人和技术专家等群体,创新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首批聘任乡村振兴顾问55人,组织开展返乡指导活动10次,回引13名农村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和任职,签约落地农业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7亿余元。同时,广泛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创新村集体和村民合伙入股的“集体合伙人”新型产业模式,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凝聚13位创业导师作用,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商营运、直播带货等内容的培训活动。

今年以来,兖州区新引进乡村振兴青年人才1418人,16人荣获省市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1人获评“山东省省级乡村好青年”,近三年先后24人荣获“齐鲁乡村之星”称号。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史亮亮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