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们,在家中小朋友成长的过程中,您是否会遇到以下情况?

♥ 孩子总是开心不起来,不愿讲话,也不愿出门找小朋友玩、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闷气;

♥ 孩子情绪极不稳定,总是爱发脾气,有时像个“炸药桶”一点就爆,激动起来甚至敢给家长动粗;

♥ 孩子总是感觉乏力、懒散,但又睡不着、早醒,一到上学就哭闹、发脾气,个人卫生都要督促;

♥ 孩子爱钻牛角尖、光想负面的想法,好像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遇挫总自责,爱哭哭啼啼;

♥ 孩子过分担心,惧怕死亡、害怕黑,害怕父母不要自己总粘着父母,总是在“杞人忧天”的担心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

♥ 孩子情绪冲动,生气的时候会撞墙、打自己,有时有自伤,甚至有轻生想法和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上述症状,那可能是他(她)情绪出了点问题,如果经常出现,持续时间过长,影响他(她)的学习和生活了,则需要来专业机构就诊,及时诊治,寻求帮助。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和情感障碍的总体患病率在逐年上升,这类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业成绩。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粗心的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问题,将其与“青春期”“叛逆期”一概而论,导致具有此类不良情绪及异常行为的小朋友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与干预。

有些家长则对一些轻性的情绪问题过分担心,动不动就往医院跑,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表现为情绪过分焦虑,没有给孩子做好心理应对的榜样。

上述一些家长的做法,我们认为可能都不是很科学的情绪管理办法。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和情感障碍的表现和怎么处理许多家长朋友们还不是这么了解,亟待专业人员引导,早期识别、科学诊治、合理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什么样的小朋友会更容易患有情绪障碍或者情感障碍呢?

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困难,当前认为许多精神心理障碍病因不明,多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等综合因素引起。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家族中有成员患有情感障碍,那么孩子身上可能会携带情感障碍的“遗传因子”。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比健康父母生下来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但有时也不这么绝对。因为,情感障碍、情绪障碍这些疾病还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一些小朋友焦虑障碍的发生与他所处的不良家庭环境相关。

门诊中,会看到,在一些单亲家庭、家庭氛围充满指责谩骂或者家庭环境比较糟糕的情况下,小朋友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吸收来自于家庭的负面情绪,导致“负面情绪超负荷”,引发过分焦虑和抑郁。

孩子还生活在学校中,如果在学校里他过的不愉快或者面对学业压力无法应对,如每天的功课压力过大导致孩子喘不过气,或者在学校遭遇同学霸凌、孤立等问题,便很容易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引发情绪障碍、情感障碍或者遭受与创伤相关的障碍,需要及时处理,父母一定要加强监护和心理支持,避免激惹,及时到医院就诊。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