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张雪峰都在向公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读什么样的学校,对于就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观点,被很多人认为是片面的。因为,学校只能证明教育经历,不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成功人士,其实并不是什么名校出身。他们的成功,也与自己的高校教育经历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出身985或者211,是不是真的可以躺赢就业呢。张雪峰在强调着学校的重要性,我们的社会也有着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单位在招录人员时,直接要求为985、211毕业生。这也是事实。或许,你会说这只是少数单位的行为,多数的单位还是会言应聘者间进行必要的选拔与竞争的。

那么这种竞争是真的存在吗,还是说这种高校歧视行为有背后的推手呢?姜萍这位来自江苏涟水的18岁女孩,让高校歧视这种不良社会现象显露无遗,也让背后推手露出了真正的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的家庭条件以及经济状况,让她无法像城市里多数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初中毕业后,姜萍选择了就读免费的中专,学习服装设计专业。按照一些人的固定观点,姜萍的人生轨道应当已经确定了。她的一生将会在社会底层挣扎,只能成为高等院校那些天之骄子不屑一顾的存在。

但人生就是这样神奇,全球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给了她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这个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阿里巴巴公益和阿里达摩院联合发起的比赛,吸引全球各地的数学高手参加。谁也没有想到姜萍这样一个中专生,居然取得了第12名的好成绩。

就在人们感叹: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机制出现了问题,有许多像姜萍一样的天才被埋没的时候,质疑出现了。并不是说姜萍不能质疑,任何人在成功的时候都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但质疑是一方面,歧视与恶毒的诽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些质疑中,有很多观点并没有任何证据,他们只有一个依据,那就是一个中专生不可能有这种能力取得这样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在中国政法大学聆听老校长江平的一段讲话。当时有同学问江平,为什么律师考试不能如同其他科目考试一样设置专业限制,对本专业的学子给予一定保护。记得江平说,法学这个专业讲的就是公平公正。法学专业出身的人更应当重视这一点。在考试中不论是来自什么专业,只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就应当给予承认。法学生不应当惧怕竞争,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竞争中取胜,而不是通过特殊的保护。这个观点让我感慨非常深。我觉得对于姜萍来说,这个观点也是适用的。

中专生为什么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为什么就不能学好数学。以出身歧视他人,这完全是一种非道德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居然有很多人明目张胆地在网络上发表出来。如果你是985、211的毕业生,你应当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在竞争中取胜。而不是通过这种没有证据的诋毁。令我遗憾的是,发表这种观点的人很多都是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也许对于姜萍或者类似的人存在歧视,已经是某些高傲的名校毕业生的理所当然的习惯了。须知,在这个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都需要尊重。个人的能力需要通过你的专业实力来体现,而不是诋毁。请对姜萍或者类似的草根家庭子弟予以尊重,如果他们能够具备相应的条件,也许并不会比你所取得的成功差上半分。

张雪峰说出了社会的现实,在我们的社会,对于那些普通子弟的歧视是无处不在的。你所努力考上的名校,有的人只需要面试就可以入学,或者以一个较低的分数进入。而这些人会反过来嘲笑那些真正努力的人们。教育的经历也许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努力,也许不能。在真正的社会竞争中,我们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体制,同时也要反对那种对于普通院校子弟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