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

一. 第二阶段的划分依据

平蜀之役进入第二阶段,即:从王宗衍接受唐军平蜀这个事实开始,到他实质上放弃抵抗后唐为止。

第二阶段仅见的硬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月己卯(二十日),见到威武败兵后,装睡成瘾的王宗衍终于意识到:之前所有人的战争警示已经坍缩成确定态【1】。 巡幸达人慌忙停下了流浪四川的脚步,找来近臣讨论如何应对。

王宗弼、宋光嗣建议:唐军入蜀必经利州,应屯兵扼守。 已经乱了分寸的王宗衍其实是想不明白此举利弊如何,但秉持着“事到眼前,总不能啥也不干吧”的原则,秒批通过。 过后想想好像还不保险,于庚辰(二十一日)做出主动出击的安排:派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兼侍中王宗昱为三招讨,率军三万,迎战唐军。

如果说康延孝速下威武城算是平蜀第一阶段的硬仗,那第二阶段的硬仗还得划归康延孝身上,即马上到来的、本阶段为数不多的真正军事交锋——三泉之战。

两军于兴元府三泉县遭遇。 相当程度上,这里算是前蜀为唐军准备好的死亡陷阱——此地最著名的特产便是险要的地势,比如百牢关、金牛道。

按说,蜀军主场作战,且兵力两倍于唐军(蜀军三万VS唐军骁骑三千、步兵万人),怎么看都是“优势在我”。 退一万步,就算不能击退敌军,至少也应该依托地利,挡住康延孝部前进脚步,为己方后续来援部队指明作战方向。 但一战下来,

蜀兵大败,斩首五千级,馀众溃走。

这就魔幻了!? 其实,就算不考虑唐军战力爆棚的因素,咱们也能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蜀军必然大败的结论。

  • 将士对同工不同酬【2】的待遇严重不满——对老板心存怨恨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
  • 稍有经验的将军都清楚:不能将取胜的希望寄托于没有经过充分战前动员的士卒身上——而前蜀上下,经由王宗衍的英明领导,完全没有任何备战措施。

比单纯战败更魔幻的是:三招讨不但输了战斗,还顺带送给缺少辎重的唐军十五万斛粮草,彻底帮康延孝解决了后勤难题

如此,则王宗弼、宋光嗣的建议是否全然错误?

二. 小析扼守利州之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不是军事家,但纸上谈兵也无伤大雅。 咱们就从技术与心理两个方面对扼守利州作一番沙盘推演吧。 上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技术角度

只看郭崇韬的行军路线,就算是军事小白也清楚利州是唐军的必经之路。 而作为地主的蜀军天然就对主场地势更加了解,完全有能力、有资源依托利州的天险部署兵力,诱导、逼迫唐军进入不利于大军团作战的死亡陷阱中。 如此,在地利的加持下,己方战斗力不如唐军的缺点就得到了最大可能的对冲。

唐军是在他国作战,无论事前准备得多充分,后勤必然是其无法完全解决的弱点。 前蜀当然没有开天眼,彼时是不清楚郭崇韬正为粮草的事情犯愁。但只凭借常识,也能合理推断出:身处秦岭巴山的蜀地北境,就算有粮,想迅速输送到前线,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所以,只要能屯重兵、断粮道守住利州似乎并非难以完成的“Mission : Impossible"

退一步,即便唐军冒险绕过利州深入蜀地,只要己方还有军力留在利州,就还能发挥牵制之力——甚至,要是能真正切断唐军后路,一旦前蜀大军蜂拥而至,合围乃至全歼唐军,也算不上奢望!

2.心理角度

  • 王宗衍为什么突然就接受了唐军平蜀的现实?不就是威武速败闹的嘛!
  • 威武因何速败?不就是从一线的唐景思到二线的王承捷对现状极其不满造成的嘛!
  • 这些拿着前蜀俸禄的高官为什么会对现状不满?王宗弼、宋光嗣自然不敢说;只是,事到如今,就算王宗衍是个略不世出的装睡达人,也能够看清楚自己鸵鸟策略的危害有多大。

所以,只要王宗衍作为一国之君,能在前线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姿态,原本如唐景思、王承捷这样身居要害而心存不满的将领就有可能为前蜀之命运奋力一搏——毕竟,没有哪个人愿意当亡国奴不是!

这么一看,扼守利州既有必要,又颇为可行。 既然不想投降,那就只能先试试王宗弼、宋光嗣的建议喽。

扼守利州之议明明切实可行,为什么执行起来,走样得厉害?

三. 扼守利州失败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扼守利州失败小析 简要对比一下交战双方的优劣势。

后唐: 优势:(1)占据战略先手——孙子云“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2)从单兵到部队,战斗力全面碾压对手。 劣势:(1)客场作战,深受战争迷雾困扰;(2)后勤难以为继;(3)目标艰巨,部分士卒心生惧意——不然陈乂也不会临阵退缩。

前蜀: 优势:(1)主场作战,拥有地利;(2)国家富庶、粮草充裕;(3)战争受害者,容易同仇敌忾;(4)可以动员的兵力几乎没有上限。 劣势:(1)得益于王宗衍的英明决策,对本次战争全无准备;(2)同样得益于王宗衍的英明领导,国内民心思变;(3)主场作战,是战争的主要损失方。

由于双方都有人心思变的隐患,任何一场独立的军事行动失败,都有可能无限放大该风险,进而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势。 当然,双方的隐患还是有区别的:前蜀更加深刻,但也存在转化为一致对外的可能后唐更加急迫,可利用得当也能变成一往无前的动力

鉴于此,站在王宗衍的立场,此时应该做的,自然是扬长避短,即:坚壁清野,耗死远道而来的唐军。 所以,扼守利州的同时,应该依托天险于三泉阻挡康延线的前锋部队,而非与其正面硬刚

但,也许是王宗衍逼得太紧,也许是三招讨以为唐军的战力不过尔尔,也许……算了,编不下去了,反正,前蜀贸然开战。 后唐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那可是能正面击败契丹、后梁的超凡存在! 既然前蜀乐意放弃地利优势,非要跟人家刚正面,那就别怪郭崇韬没给过前蜀机会,也别怪前蜀诸将会争先恐后地投降了。

四. 前蜀加塞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你没看错,面对后唐犀利非凡但极可能后继无力的攻势,前蜀诸将没有众志成城抵御外侮,而是排着队投降——这也不准确,应该是为了能早投降,他们不惜加塞儿。 嗯,就是这么魔幻!

早在康延孝于三泉击败三招讨之前,唐军过长举,前蜀兴州都指挥使程奉琏率五百士卒拦住去路。 不过,小伙伴儿千万别以为老程是要展现"我们前蜀也是有不惧强权的血性男儿",他此行目的是投降! 啥,你问投降为什么要带那么多士卒?因为简单的投降无法展现他的诚意、自然也就体现不出他的价值,相应地,后续的封赏自然也就难有惊喜。所以,程奉琏开创性地上演了“自带狗粮式投降“——此地桥栈年久失修,恐怕难以承担唐军高强度的使用,老程带这么多人,就是要替康延孝先修好基建,确保大军再无”险阻之虞“! 就是这么贴心!

程奉琏这么一搞,兴州刺史自然清楚自己的城防已经等同虚设,他多少还有些廉耻心,虽然不能守城,可依旧不愿投降,权衡之下,选择弃城而逃。 就此,兴州落入后唐手中。

郭崇韬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马上安排火线跳槽的唐景思代理兴州刺史一职。 这就是要让前蜀上下都看到,唐景思跳反的报酬又快又重! 一言以蔽之,还是心理战的延续:越早投降、待遇越高。

实质性大败之前,前蜀的士气已经低落至此,怎么还能奢求大败之后,士气反而大振呢?而且,已经打出状态的康延孝也不打算让前蜀缓过气来凝聚人心。 康延孝先是重复了之前在威武城的做法,仅仅对所俘蜀军教育一番,就予以释放,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将恐唐症传染给前蜀百姓。 随后,再次开启二倍速,日夜兼行,深入蜀地

为了延阻唐军攻势,王宗衍下令毁掉吉柏江的浮桥,然后换了一个进攻方向——光速扑向自己的老巢成都。至于利州?那就留给王宗弼镇守吧。 对了,临行之际他突然记起三招讨失了国威,于是丢了把狗头铡给王宗弼,让他依法治军。

关于康延孝的应对,新旧五代史有分歧,一说造舟以渡;一说复造浮桥。但结果都一样——在康延孝的率领下,唐军抢渡吉柏江,进收绵州。

心胆具丧的前蜀军照方抓药,又断了绵江的浮桥来延阻康延孝。绵江水深流急,渡江难度陡升,唐军无法复制吉柏江成功案例。 面对困境,多数人建议:花费数日建造浮桥,以确保大军安稳过江。 但康延孝力排众议,认为:兵贵神速!战机一闪即逝,想取胜,只能冒险弃子争先!眼下的王宗衍震慑于我军的攻无不克,只要咱们再加一把火,抢在他预料之前抵达鹿头关【3】,哪怕只有百余精骑,也能促使他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投降!可一旦造桥,前蜀就能利用这数日之机,加固城防、闭关坚守,那……咱们可就再无必胜之把握。

作为招抚使,李严本人极具冒险精神,既熟悉前蜀人心向背、又清楚后唐战力虚实,自然赞成康延孝的决定。于是一咬牙,和康延孝乘马浮江——这就是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了老天。

领导做出“跟我冲”的表率,久经战阵的唐军士卒自然血性MAX,积极加入渡江序列。 骑兵有马,基本不太担心水淹,约千余骑安全渡江;步兵就惨了,加之唐军多来自北方,水性从来不是天赋,溺死者也有千余人之众。 来不及为死者悲戚,康延孝略一整顿便率军长驱穿过鹿头关,进据汉州。三天后,前锋余部方才陆续抵达

坐镇中军的郭崇韬开动大脑,再次计上心来,为前锋送上助攻:飞书王宗弼,痛陈利害。 于是,康延孝等来余部的同时,见识到唐军的生猛无忌,原本就对王宗衍心存怨念的王宗弼【4】也动了将天赋带到后唐的想法,很快便放弃利州,引兵西归。

与此同时,被康延孝击败的三招讨终于找到了组织,与王宗弼部会师。 既然暗中有了跳槽的打算,王宗弼就得多拉盟友。所以,他不但没有执行老板的指令,反而向三招讨明示了诏书,并补了一刀”宋光嗣令我杀尔曹“【5】。死里逃生的三招讨”相持而泣“,随后痛快加入了”合谋送款于唐“的小团体。

大概与此同时,武德留后宋光葆【6】主动飞书郭崇韬,表示”只要您老不动手,我愿意带资投降“。 郭崇韬大喜,回信安抚。等李继岌抵达兴州时,宋光葆果然献上梓、绵、剑、龙、普五州。

宋光葆肯做初一,自然有其他人争着做十五:

  • 武定节度使王承肇投降,献洋、蓬、壁三州;
  • 山南节度使王宗威投降,献梁、开、通、渠、麟五州;
  • 阶州刺史王承岳投降,献阶州。

投降之风如同雪崩一样,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史称:

自馀城镇皆望风款附。

当然,投降诸将中,最有创意的,还得说安重霸,详见【妖孽横行,国运衰竭 - 前蜀的技能点全浪费在内耗上了|闲话残唐五代】。

五. 王宗衍放弃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过程有多奇葩,王宗衍终究挣扎过。 当然,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不管如何挣扎,王宗衍还是被奇葩的抵抗过程整不会了! 只是,前蜀所谓的抵抗如此奇葩,其根源难道不就是王宗衍自己吗?

时间来到十一月丙申(初七),虽然自己的城池纷纷投降后唐,王宗衍本人总算安全抵达他忠诚的成都。 休息了一晚,丁酉(初八),王宗衍在文明殿召开大会,希望能从群臣这里得到些启发。

如果对【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启动会的重点:人事任命|闲话残唐五代】还有印象的话,小伙伴儿一定还记得那个原则,即: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显然,王宗衍没有遵循这个原则。所以,会议压根就没有头脑风暴的过程,全程都是王宗衍自己“泣下霑襟”,而群臣“竟无一言以救国患”。 你瞧,前蜀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宗衍还好端端地坐在宝座上呢,群臣就已经放弃治疗了;作为对比,哪怕刘禅已经投降了,姜维还在想办法挽救季汉呢! 只能说,王宗衍这家败得实在彻底

事已至此,王宗衍再也无法装睡了,只好想着能否以一个相对体面的方式帮郭崇韬完成平蜀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识别信息的重要性及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只是个割据势力,但王宗衍毕竟贵为一国之君,他所能搜集到的信息自然远较同时代其他人更多、更有效。 事实上,无论是来自内部如王承捷的情报,还是源自外部如李严的威吓,都已经清晰无误地将后唐的平蜀行动展示给前蜀了。

但,就算前蜀上下都已经知道了李存勖的意图,可王宗衍始终对此不予采信。这,表面的原因固然是王宗衍在装睡;但,深究一步,根源还不是在于王宗衍不知道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分辨真伪。 而其代价也是极其惨痛的!

那。如何分辨信息真伪呢?

基本逻辑

驱动事件的底层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本案中,李存勖战力如此彪悍,岂能没有混一天下之志——君不见,人们会晋升到自己能力之外的岗位嘛。 毕竟,已经击败后梁这个曾经难以望其项背的大敌,实在没有道理不得陇望蜀。

有效信源

包括但不限于:

  1. 权威消息源;
  2. 战报会说谎,但战线不会——接近事件发生地、发生时间的消息,其真实性终归比小道消息高得多。

交叉验证

如前所述,已经有多个信源都明确显示后唐的军事行动都不是箭在弦上,而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了。

显然,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与王宗衍类似的窘境。 所以,以上的方法可供参考,以免重蹈王宗衍覆辙。

同工不同酬的危害

【妖孽横行,国运衰竭 - 前蜀的技能点全浪费在内耗上了|闲话残唐五代】中提到,成立龙武军时,安重霸所部之兵械给赐皆优异于他军。 当时就已经惹得诸军极为不满——大家都是打工仔,我的资历还比你老得多,凭什么奖金反而不如你?

所以,当三招讨不得不率军阻击康延孝所部后唐前锋时,前蜀士卒

皆怨愤,曰:龙武军粮赐倍于他军,他军安能御敌!

我都想象不出来,当王宗衍终于逃回成都,得知安重霸在三招讨战败后,主动投降后唐时,会有怎样的表情与内心活动!

鹿头关

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唐筑鹿头关,与白马关相对。

为剑州(治今剑阁县)、绵州(治今绵阳市)西南入成都之门户,且为梓州(治今三台县)西入成都必经之地,故为东西两川交通要隘,成都北面门户。

康延孝宁可冒险,只带少量士卒也要抢下鹿头关,其根源就在于此地身处交通要隘,是威胁成都的必经之路。

心怀怨恨的王宗弼

按照原本的序列,王宗弼在前蜀诸将中地位最尊。但为了打击既得利益者以维护自己的权力,王宗衍没走常规流程,就突击提拔外戚徐延琼,将其排名放到王宗弼之前。 在任命之时,以王宗弼为首的诸将已经因不满而抗议过。只是建议权固然下放给群臣,但最终决策权还是握在老板手里,所以,反对无效。

那,问题就在于王宗弼是否会因此记恨王宗衍呢? 常理推测,这是一定的。可王宗衍还是将其放在最关键,同时也是最危险的阻击位——到底是因为打虎亲兄弟?还仅仅是由于人才凋零、压根就没有其他选项? 其实,我个人倾向于王宗衍并没有太多的心理斗争,无非是做决定时正好王宗弼在场,于是就被拉了壮丁——如果当时是李宗弼、张宗弼陪伴左右,那多半就是李宗弼、张宗弼接手了这项任务!

【5】

谋反小技巧

谋反过小伙伴儿都清楚,这可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创业项目。 所以,已经存了卖主求荣念头,王宗弼做起事儿来反而更加谨小慎微。 一方面,他得拉拢足够多、足够有分量的盟友,以确保手中筹码够多;另一方面,他绝不会/不敢/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展示出来,以免被王宗衍抓到把柄,先下手为强。

所以,他对三招讨就得既要又要! 既要与之建立攻守同盟——你看,有明诏要诛杀你们,但我认为你们还是有苦劳滴,罪不至死! 又要避免这些人重压之下崩溃——想杀你们的是宋光嗣,咱们应该/有义务/有权力做的,其实只是清君侧,而绝非对陛下不轨!

对,王宗弼演示的谋反小技巧就是:明明最终目标是干掉王宗衍,但拿出来说事儿的却永远是老板身边的佞臣!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永立于不败之地!

【6】

宋光葆的双面人生

想当初,李严孤身跑到前蜀PUA的时候,宋光葆算是前蜀高层中,为数不多的既能看清时势、又能说服王宗衍的人——正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下,致力于装睡的王宗衍才勉强睁了一回眼睛,同意他在梓州整军备战。

然而,面对气势汹汹的后唐前锋,曾经浓眉大眼的宋光葆未开一枪便主动递上降表,实在有理由怀疑:当初他的义正言辞就是为了给此时的投降积攒筹码呢! 这么一看,他和安重霸倒颇有前蜀卧龙凤雏之相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敲黑板,划重点了!重压之下,人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想要成功,就得积极为对手营造出难以逃避的重压场景,为此,甚至应该冒弃子争先之险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鹿头关_历史地名(https://www.guoxuedashi.net/diming/51412fdqg/)
  6. 妖孽横行,国运衰竭 - 前蜀的技能点全浪费在内耗上了|闲话残唐五代(https://page.om.qq.com/page/OzHYt_wV-CgYyYSmfFz0-ngw0)
  7. 装睡一直爽,一直装睡一直……衰-叫不醒的前蜀皇帝|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86792521954459527%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8. 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启动会的重点:人事任命|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57439437694433342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