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动驿站值得更多关注和流量

据6月21日《江苏工人报》报道,泗洪县总“见面服务”推出“流动工会驿站上门服务帮办”新品牌,有效解决了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面对面为职工群众解困纾难。流动工会驿站让驿站动起来,让服务流起来,流动到广大职工群众家门口,把工会工作品牌建起来,是围绕服务对象转变视角、主动作为、深入基层的创新之举,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流量。

传统的工会驿站,通常以固定服务站点为“圆心”,面向相关群体,辐射周边区域。职工群众需要主动进入其中方可享受服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就可能会有“白日不到处”的盲区。如果能让驿站动起来,该多好!

流动工会驿站应运而生,它所整合的服务工作队主动走进小区、走近群众排忧解难。其服务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特色:聚焦生活中的急难愁盼,不以事小而不为---事情再小,如果不解决或解决不好,也会影响群众的幸福感。“流动”并不意味着飘忽不定,走过场,而是动态管理,哪有需要就去哪里,有计划推进又可及时处理,明确重点又兼顾其余,覆盖范围更广。

它有“流”体,以“工派”服务队、劳模服务队等志愿队伍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流”识,标识牌、工装都统一设计,易于辨识;有“流”量,规定每天下沉小区数量;有“流”速,每个小区停留一定时间;有“流”时,全年全周期开展服务;有“流”向,以零距离、面对面贴心服务为目标,同时听民声、解民情、采民意。它既是便民“百宝箱”,又是党群“连心桥”,还是宣教“传声筒”。

笔者认为,驿站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一是壮大服务团队,吸纳更多的技术型志愿者,开展技能培训与竞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因地制宜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效;三是做好上传下达,对收集到的民声及时反映、跟踪回应,用接地气的方式和话语宣讲政策,成为广大职工群众身边的好帮手。

从外来说,关注、称赞的“流量”代表着外界对流动驿站的肯定;从内而言,“流量”的量既强调数量、更强调质量。希望它内外兼修,发挥更大效应,呈现更佳状态,走得更稳更远更好。(汤飞)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