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画派二十年:不忘初心与使命
蓦然回首,20年时光荏苒。对于当代的画派发展来说,能走过20年,并还在继续开创辉煌与历史的画派已经寥寥无几了,漓江画派便是这寥寥无几之中最具影响力的画派之一。漓江画派的影响力不限于广西,它在全国以及东盟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回首走过的20年,漓江画派没有忘记初心与使命,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刻挖掘地域美术资源,扎根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山水人文孕画派

广西打造漓江画派是基于3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广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美术资源,亚热带季风气候赋予了广西优美的自然环境,尤其以桂林山水闻名天下,漓江更是桂林山水的集中反映,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盛誉。广西秀美的山水风光、茂密的植被、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等,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美术家们的创作灵感,这为打造漓江画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地域美术资源。

其次,广西有着深厚的近现代美术传统与积淀。20世纪以来,很多中国的著名画家们都曾先后到广西写生采风,齐白石、黄宾虹、陈树人、徐悲鸿、刘海粟、张安治、张大千、关山月、何香凝、赵少昂、胡佩衡、李可染、陆俨少、白雪石、吴冠中、张仃等都曾创作过许多广西题材的美术作品。齐白石艺术生涯中著名的“五出五归”有3次都与广西有着密切的联系,徐悲鸿在桂林创办了广西艺术学院的前身“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培训班”,关山月在1941年就创作了著名的《漓江百里图》,胡佩衡的“晚年变法”是以桂林山水为题材进行探索,李可染与白雪石更是将漓江山水作为自己终生的绘画题材……广西地域美术资源对于这些名家们意义非凡,他们或在这里创作了优秀的美术作品,或探索到了新的艺术语言与笔墨形式,或更新了自己的绘画题材与艺术形象。20世纪著名画家们在广西的艺术创作与活动,一方面凸显出广西地域美术资源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另一方面显示出广西近现代以来深厚的美术历史底蕴与积淀;这为打造漓江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俊平-向云端-中国画200×200cm2024年

再次,广西美术需要凝神聚气,需要增强凝聚力与文化自信,需要品牌效应的加持。广西虽然拥有丰富的近现代美术资源,但相对美术发达的省份而言,在美术历史与积淀方面依然相对薄弱,当代美术创作虽然也有一些名家,但整体实力不够,在全国美术界的地位不够高,影响力不够大。在这种情况下,广西美术需要有一个鲜明的旗帜,一方面团结广西美术界创作能力强的骨干,出精品、出人才;另一方面集中力量,举办高水平学术展览,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扩大广西美术的影响力。

正是基于这三点,打造漓江画派应运而生。打造漓江画派,不是违反自然规律,不是行政干预美术创作,不是外部包装,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与帮助,在政策上加大倾斜与培育,在学术上进行引导与扶持。而且,在广西正式提出打造漓江画派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前期准备,进行了充分的学术论证,广泛听取了专家意见。打造漓江画派正是在学理研究与行政支持的双重作用下,一步一步推进的文化工程。

薪火相传铸辉煌

20年前广西打造漓江画派的时候曾受到质疑,部分专家认为画派是不可以打造的,当然他们质疑的原因是不了解广西如何打造漓江画派。20年后的今天,这些问题似乎都不是问题,正如当年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所言:“画派能不能打造,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打造?如何激发起内在发展的动力?如何在学术上引导画家们攀登高峰?

经过20年的发展,漓江画派已经成为广西美术的代名词,成为广西文化的品牌之一,在美术创作、学术展览、人才队伍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漓江画派的美术创作风格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具有典型的南方地域特征,塑造出广西美术的学术形象。漓江画派画家们佳作频出,屡次在全国性美术展览中入选、获奖,以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为例,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广西入展的画家有87%是漓江画派画家。很多老画家坚持不懈创作,以美术创作引领学术风气。老会长黄格胜不断超越自我,精品辈出,他的《壮锦》高2.4米、长33.6米,塑造了具有民族精神的经典画卷;高3.3米、长13.3米的《古梅千年香》体现了千年古梅峥嵘不屈的高贵品质;高2.4米、长3.6米的《金山银山元宝山》展现了元宝山青山寨别样的美。郑军里创作的大幅作品《笙声不息》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展示出他精湛的笔墨技巧与扎实的意象造型功底。还有很多画家在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重要的展览中参展获奖,彰显了漓江画派旺盛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军里 笙声不息 228x114cm 2019年

漓江画派20年来举办了近百场展览,先后9次到北京展出,5次在中国最高级别的展示机构——中国美术馆展出。漓江画派积极申报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美丽的南方:漓江画派中国行”,进行全国巡回展出,先后在山东、四川、重庆等地展出,全方位展示了漓江画派的实力。此外,漓江画派还利用广西南宁的区位优势,聚焦东盟,致力于讲好广西美术故事,先后到马来西亚、柬埔寨、韩国、日本等国家写生、采风、举办画展,极大地扩大了漓江画派的国际影响力。

漓江画派生机盎然,薪火相传。老一代画家黄格胜、张复兴、郑军里、张冬峰、雷务武、

等筚路蓝缕,成绩卓著。在他们的带领下,年轻一代也展示出强劲的创作能力,许多青年画家在全国性美术大展上获奖,唐勤、刘成、常贵翔、雷璨铭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他们有激情、有能力、有水平,是漓江画派发展的新生力量,体现出漓江画派人才队伍强劲有力、艺术发展生生不息。

矢志不渝向未来

一直以来,漓江画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描绘和记录八桂大地的生动实践和时代新貌,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观照人民生活,讲好广西故事,鼓舞广西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画家们的家国情怀和文以载道的艺术追求是漓江画派的最大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冬峰-山镇 180x150cm

漓江画派是一个非传统意义的单一画种的画派,它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兼具油画、版画、水彩画等多种美术类型,是一种跨越绘画种类的新型画派。

漓江画派以表现时代风貌为宗旨,以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为主要审美特征。在绘画技法上追求写意性与表现性,呈现出“笔不到意到”的审美情趣,让观者体会更为“意在画外”的妙境。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对景写生,追求写生创作一体化。色彩上追求五彩斑斓,尤其是绿意葱茏的勃勃生机。艺术风格上呈现出南方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温润平和、温婉秀雅,且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漓江画派的美术创作大多以广西秀美的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两者构成了漓江画派的主要创作题材与表现内容。画家们以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着力表现地域风情为己任,努力构建广西美术形象,讲好广西美术故事。

漓江画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及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漓江画派全体同仁的坚持努力。未来,漓江画派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推动广西美术创作不断登高原、攀高峰,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画笔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壮阔图景。

(文/韦俊平)

(来源:漓江画派促进会)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俊平,壮族,广西都安人,现任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

中国画作品曾获广西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2021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水彩画作品曾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展》《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等画展。

作品曾刊登于《中国水彩》《水彩艺术》《美术界》、美术报、光明日报、广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及各类画册;曾举办过“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展”、“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诗意乡土——韦俊平水彩艺术展”、“闽南行——韦俊平山水写生小品展”、“秋天的日记——韦俊平国画小品展”、“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美术作品展”等个人画展,出版个人画册《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作品集》《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