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对于北京大学高材生杨舒春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这一年,他顺利通过外交部预选,一只脚已经踏入了人人艳羡的体制大门。只要熬到毕业,他就能手握“金饭碗”,成为一名光鲜亮丽的外交官。可当毕业之际,杨舒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外交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放弃外交部已经足够令人震惊,那么2011年杨舒春的举动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他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回到农村,当起了“泥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质疑声、嘲讽声如潮水般涌来,人们纷纷指责他不务正业,浪费国家资源。

一个北大高材生,为何会放弃大好的前途,选择一条如此“离经叛道”的路?是什么支撑着他走过这充满荆棘的12年?

放弃铁饭碗

1980年,杨舒春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作为家里的独子,父母对他寄予了厚望。年幼的杨舒春,听着父母“走出这里,改变命运”的谆谆教诲,早早便在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9年夏天,带着父母的期盼和自己的梦想,杨舒春以优异的成绩,一举夺得无锡市文科第二名,考入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学习西班牙语专业。

消息传来,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多么荣耀的事情,更何况是北京大学!一时间,杨家门庭若市,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道贺,父母脸上的笑容也从未如此灿烂过。

考上北大,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意味着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就在距离外交部报到仅剩三天的时候,杨舒春竟然玩起了“失踪”!

焦急万分的父母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却始终没有儿子的音讯。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杨舒春放弃了进入外交部工作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杨父一下子坠入了谷底。苦口婆心的劝说、声嘶力竭的责骂,甚至放下尊严,跪求儿子回心转意.....然而,面对这一切,杨舒春始终无动于衷,仿佛一块冰冷的石头,任凭父母如何努力,都捂不热他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二老只好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替儿子到外交部办理了“辞职”手续,并退还了留学期间的全部费用。

很长一段时间里,杨家父母都沉浸在巨大的困惑和不解中。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放弃如此大好的前途?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这份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吗?难道他真的不怕以后会后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杨舒春的内心,早已被一颗名为“梦想”的种子点燃。留学期间,他曾在一家足球报社打工,而这家报社的老板,恰好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中国人。这位老板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杨舒春。与这位老板的相识,彻底颠覆了杨舒春对人生的认知。

“人活着就不能太舒服,现在穷不算什么,你且往后看!”老板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击中了杨舒春的心灵。回想起自己平淡无奇的前半生,他突然意识到,循规蹈矩、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渴望冒险,渴望挑战,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一眼就能看到60岁,甚至是80岁的样子,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杨舒春暗暗下定决心,他要像那位华人老板一样,拼尽全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避免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杨舒春决定“先斩后奏”。他悄然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前往西班牙的旅程。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肩负着父母厚望的“天之骄子”,而是一个为了梦想孤身奋战的“追梦少年”。

“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因为有梦,所以不惧辛苦。”杨舒春将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里,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选择。

国外赚大钱

2003年底,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杨舒春重返西班牙,攻读市场营销硕士学位。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刻苦学习。对他来说,那段日子虽然辛苦,却无比充实。

硕士毕业后,杨舒春在西班牙创办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公司规模虽小,但他却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跑业务上。凭着北大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杨舒春的公司逐渐步入正轨,从最初的小打小闹,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中型企业。

短短几年时间,杨舒春就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在西班牙购置了房产和汽车,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外人看来,他已经成为了人生赢家,拥有了令人羡慕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一切都看似完美的时候,杨舒春的内心深处,却再次泛起了一丝波澜。

2011年,一次回国探亲的经历,彻底颠覆了杨舒春的人生轨迹。他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关掉西班牙的公司,回到家乡种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亲朋好友间炸开了锅。这一次,就连一向开明的妻子也无法理解他的选择。放弃经营多年的公司,放弃优渥的生活,回到农村从零开始,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和疯了没什么两样!

而杨舒春的父母,更是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不解之中。他们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儿子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折腾?难道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还不如在家种地吗?

面对着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和流言蜚语,杨家父母羞愧难当,一度连门都不敢出。

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家乡种菜,在很多人看来,杨舒春的举动无异于“疯了”。

然而,对于杨舒春来说,金钱和名利从来都不是他人生的最终目标,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

回乡创农

2011年1月,杨舒春与老同学丁晨一拍即合,决定在无锡鹅湖联手打造一个占地80亩的有机农场。丁晨几年前曾与两位投资者购买了这块土地,但由于土质问题一直闲置。杨舒春的加入,为这片沉睡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定要坚持有机的方向,坚决不能因为追求产量和规模放弃这个理念!”杨舒春的经营理念,透着他对品质的追求和对初心的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他远赴英国、法国等国的农场参观学习,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种子。同时,他还积极与农学院的专家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水平。

在杨舒春的精心打造下,这个80亩的农场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循环生态系统。水稻去壳后用来喂猪,猪粪则作为肥料滋养土地,部分菜叶用来喂鸡……整个农场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天然味道。

可是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坚持有机种植,农场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品的售价也比市场价高出不少,这使得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打开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5月,杨舒春用鱼汤喂养的第一批黑毛猪出笼了。为了收回成本,他将猪肉的价格定为30元一斤,而当时普通猪肉的价格仅为6元一斤。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优质的猪肉根本无人问津。

看着圈里越长越肥的50头猪,杨舒春陷入了沉思。难道是自己判断失误了吗?难道真的没有人愿意为高品质的农产品买单吗?

“不是产品不好,而是没有找到目标客户!”经过几天的思考,杨舒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主动联系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邀请他们来农场参观采访。

很快,一篇题为《北大高材生回家乡种菜》的报道出现在了报纸的醒目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报道,让杨舒春和他的有机农场迅速走红,前来参观、购买的人络绎不绝。50头黑毛猪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其他农产品也供不应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杨舒春适时推出了“会员制”。客户只需在年初预存一定费用,就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享受到农场的新鲜食材配送到家服务。这一举措,精准地抓住了目标客户的需求,会员数量迅速增长。

2014年5月,经过三年的用心经营,杨舒春的有机农场已经拥有了350名忠实会员。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激励着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杨舒春敢于打破舒适圈,勇于追逐梦想的勇气,以及他对品质的坚持和对初心的坚守,都是他最终赢得成功的关键。

如今,“北大杨哥”生鲜品牌已经成为高品质农产品的代名词,在许多城市占据了一席之地。

2018年,公司销售额高达2500万元,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覆盖了上海、杭州、江浙沪等多个地区。

而43岁的杨舒春,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他的目标,是将“北大杨哥”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田野的健康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