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肥城湖屯镇李家寨村藕虾混养基地,放眼望去,一朵朵莲花粉红淡雅,一个个翠绿的莲蓬包裹着肥硕的莲子,工人们正穿行在塘内,熟练地将鲜嫩的莲蓬采下装进背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屯镇曾是肥城采煤主产区,原有5处煤矿,多年来形成2万余亩采煤塌陷区,成为环境“痛点”和生态“伤疤”。李家寨村依托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形成了面积近80亩、深度1.5米左右的坑塘,种植太空莲,采收莲蓬。

按照当前鲜莲蓬的市场收购价核算,仅莲蓬采收这一项,今年利润可达12万元。此外,坑塘内还撒有小龙虾、泥鳅等,另有部分坑塘进行菜藕种植,进一步扩大了村集体收入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去年的种植经验,今年肯定会有个好收成,除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外,采收忙碌的时候一天需要十几个工人,这也为村里的部分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岗位。”李家寨村党组织书记李洪村说。

肥城,曾因煤而兴,北部矿区采煤形成的塌陷地一度成为发展的“包袱”。为唤醒沉睡资源,肥城市坚持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统筹采煤塌陷地、荒山荒坡、水面等可利用资源,走出 了一条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

走进石横镇南大留村的艾草基地,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精神愉悦,神清气爽。放眼望去一片蓬勃的葱郁,一阵微风吹来,涌动起绿色的波浪,艾叶背面的绒毛在阳光下闪着白光。

土地下沉、地表塌陷,或常年积水,或杂草丛生……这曾是南大留村采煤塌陷地令人痛心的惨况,当地群众每每看到这场景就会扼腕叹息。

多方考察后,南大留村引进适合塌陷地种植的艾草项目,以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整合流转1000亩土地,成立金宏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购置生产加工设备20余台套,建成集艾草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通过‘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南大留村以土地入股占股25%,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同时,让农民增收,让农业增效,真正做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南大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晓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老城街道的尚质居,龙虾养殖基地迎来了丰收季,80多亩的水塘内,一艘铁皮小船迎面划来,将两位村民和一筐小龙虾一同送至岸边。

“下了80个虾笼,一天能收百十来斤,今年收成好,平均一只虾的重量在3两左右,经过连续三年的虾苗投放,现在每亩能收获300多斤。”尚质居党支部书记尹衍东说,由于养殖的龙虾外壳清晰鲜明、虾肉紧实有弹性且味道鲜美,颇受市场欢迎,目前可以做到当天捕捞、当天售完,收益十分可观。

尚质居地处采煤塌陷区,村庄整体搬迁后,旧村土地统一流转,由集体投资300余万元,引进鲍肉鱼、龙虾、锦鲤等水产养殖项目,盘活了闲置资产,去年村集体收入83万元,带动就业40余人,村民每亩地分红1500元左右。(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张鹤群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