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以下称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主办,车质网承办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专家座谈会暨第五届3·15汽车消费论坛”线上会议顺利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将于7月1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称《消保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称《消法》))施行30年来首次出台的配套行政法规,在我国消保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会议由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3·15汽车消费论坛秘书长郝庆丰主持,探讨了《消保条例》对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汽车市场生态带来的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会长 河山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会长河山在致辞中着重提到《消保条例》的地位。他指出,《消保条例》的立法级别很高,是一部高质量的行政法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 孟勤国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孟勤国表示,要做好在汽车领域的贯彻执行,营造经营者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的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质网高级副总裁 张炤虎

车质网高级副总裁张炤虎的发言聚焦《消保条例》在汽车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消保条例》将从三个方面对汽车缺陷产品处理和履行质量担保责任产生积极意义。

首先,《消保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消费争议的解决机制。注重源头和解,要求经营者落实首问负责,“谁销售谁负责”“谁服务谁负责”,这为面临汽车缺陷产品问题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强大的法律保障。

其次,对于汽车缺陷产品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规范消费索赔行为,既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维护了良好市场秩序。同时,将规范汽车市场经营行为,并推动汽车制造业提升产品质量,减少缺陷产品、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再次,《消保条例》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鼓励社会监督,这将有助于加强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能够更放心地选购车辆。同时,经营者也能够通过履行质量担保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消保条例》还将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张炤虎表示,很多具体条款顺应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了汽车消费场景、消费方式、侵权问题、维权需求等的新变化,有助于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果,更好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更好指引经营者依法经营,更好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会上,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盈科全国产品质量法律服务专委会主任蒋苏华就《消保条例》在汽车召回、三包、欺诈、诉讼、打假等方面的具体条款进行详细解读,阐述了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实施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环世知识产权诉讼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继哲

北京环世知识产权诉讼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继哲分享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消费者侵权的新现象。在他看来,车辆缺少应急广播功能、车载APP重复收费、价格战、远程控制及OTA远程升级不及时等问题正在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会长李学寅进行了会议总结,他指出,本次会议研讨内容新颖且重要,《消保条例》将推动《消法》的可操作性和落地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汽车消费影响面广、技术复杂、信息不对称等特点,使《消保条例》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行业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