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一路走来的人,大都熟悉“铁姑娘”郭凤莲这个名字。

她是继陈永贵之后,中国农业战线典型大寨的当家人、全国劳动模范。

她还曾多次出席全国党代会,一度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时过境迁,几十年后,当人们还沉浸在郭凤莲传奇般的故事时,她的两个儿子也已悄然长大成人。

而且在郭凤莲的教育下,一个个都成了亿万富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孩子王”到“铁姑娘”

1947年,郭凤莲出生于山西昔阳县一个贫困农户家庭。

3岁那年,郭凤莲的母亲便因病去世,眼看家中揭不开锅,父亲只能将她托付给外祖母一家抚养。

这一时期,新中国已经成立,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全国各地焕然一新。

小小年纪的郭凤莲,早早承担起了家里家外的许多事情,这让她自小养成了不惧交往、善于组织、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外祖母一家所在的大寨村已经成立了“互助组”。

在陈永贵等老一辈劳动模范党员的带领下,大寨农民纷纷走上合作化道路,民众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永贵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让更多人从家里走出来参加农业劳动,他提出将各家各户的小孩子聚集到一处照顾,再选出一两名妇女专门照顾。

其他妇女就能腾出手来,下地劳动。

这个方法让大寨的劳动力剧增,粮食产量也因此直线上升。

后来大寨的民众得知,城市里管这种方法叫幼儿园,于是他们也将这个照顾孩子的办法叫做“大寨幼儿园”,郭凤莲就是最早进入这所幼儿园的孩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后来上了小学,郭凤莲一直以胆子大、有主见著称,这让她在同学中很有威信。

高小毕业后,郭凤莲因为工作需要早早辍学。

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组织上派给她的工作,竟是照顾幼儿园的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郭凤莲,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学校好、表现优异。

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早早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将已经算是文化人的郭凤莲,调到了幼儿园工作。

于是乎,年仅十几岁的郭凤莲,转眼回到幼儿园成了“孩子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出意外,郭凤莲或许会在幼儿园一辈子干下去。

然而1963年夏天的一场特大洪水灾害,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这一年,眼看农田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结果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骤然降临。

大雨接连下个不停,山上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席卷下来,大寨的梯田被“扫荡一空”,就连农户的房子也被大片冲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如此艰难的自然灾害下,陈永贵等村代表带头拿出“与天斗”的劲头,不要国家一点帮助,硬是靠着村民们自己的力量,将冲毁的梯田一点点修缮完毕,把倒塌的房子一间间盖起来。

就在重灾的当年,大寨重新迎来了丰收。

而在这场抗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支“女子突击队”,带头之人正是郭凤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郭凤莲只有16岁,她本可以安安分分待在幼儿园中,风吹日晒跟她没有半点关系。

然而有着极高觉悟的郭凤莲,却不愿在灾难面前退缩。

早已将大寨视作一个大家庭的她,眼看乡亲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豪气,她内心的热血与豪情也彻底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