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暗的天色包裹着半环形的酒神剧场,海边独有的潮湿空气打开每个人的感官,观众们环绕而坐,舞台上成堆的废墟构筑起一道奇异的景观。有人对此感到陌生和疑惑,然而熟悉“空花组”的观众已经做好准备,等待着这场冲击心灵的震荡!

随着一阵阵不和谐的蚊鸣声逐渐攻占每个人的耳朵,由孟京辉导演的《枪,谎言和玫瑰》6月21日在阿那亚戏剧节震撼连演四天,于6月24日完美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床垫、橱柜、沙发、纸箱堆成了巨大的垃圾场舞台,波波在废墟中出场,仿佛预示后现代文明:Modern life is Rubbish。人类面临巨大的精神危机,就像舞台上破败不堪、杂乱无章的房间,我们在其中生存,鼠疫与细菌蔓延,不甘心当“装在套子里的人”,也无法做到冷眼旁观做“局外人”,于是蚊子的嗡嗡声作为导火索,波波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美国队长

在粗粝狠烈的灯光中,在诡谲迷幻的色彩中,存在主义困境被激烈剖析。后朋克和后古典结合的服装、超现实的假发和妆容。呈现出后现代精神与原始欲望的巨大张力。在沉默中阵亡,在沉默中爆发,在脆弱的建筑倒塌之前,这都只是一秒钟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张弌铖在雨中“绝望控诉”时,观众席早已澎湃激昂,命早已扣动扳机,对着观众心口开一枪!在“大厦崩塌”后,他们脑中仍无数次出现雨夜里波波的生死一问:

@DreamerYiiii:

或许极具生命力的迷狂的酒神精神,是对理性牢笼的唯一抵抗方式。

在垃圾堆里堕落,又在废墟里重生,愤怒地敲击胡乱堆积在房间里的金属盘子罐子锅子... 刺耳巨响,却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发泄快感;

破坏式的表演,戳破了演员与观众、戏剧与现实的窗户纸,黑墙刷成白墙进行“同步投影”技术、刷成白墙的黑墙在最后一幕中轰然倒下……

还有是露天剧场遇上意料之外的下雨天在第一次响起《close to you》歌声时,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却在歌声消失后,突然变小……

在一场场荒诞闹剧之后,倾泻下油桶,拿起藏着的三个火柴盒,可是雨天早已打湿了火柴,撕心裂肺又绝望地划着火柴,他大哭,他崩溃,在废墟中弓着背默然离场,消失在橙色的尘埃之中。戏剧张力所带来的独有魅力,在这一场剧里,我再次深刻感受到。这场剧在酒神剧场,太合适了尼采如是说:“一个如此解放了的精神,怀着喜悦和信赖的宿命论立于天地之间,深信仅有个体被遗弃,在整体中万物都被拯救和肯定——他不再否定...…..但一个这样的信念是一切可能信念中最高的,我名之为酒神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美国队长

@戈西卡小姐:

这场雨像自带的效果,人工操作恐怕氛围也没这么合适……断断续续的急雨在舞台转场变化中存在的同时,人物角色的情绪也在层层递进……看起来,人生就像暴雨一样难以控制,也许充斥着伤害、欺骗、欲望……但活下去,击碎那些,更好的活下去吧。

@一百年与:

露天的酒神剧场,一片废墟的戏剧舞台,何尝不是具有丰富隐喻性的符号?非理性、疯狂、荒诞、讽刺,在众声喧哗之中,呈现了一片废墟的精神状态和自我矫饰的空虚。坍塌、破坏、金属碰撞……不仅仅是宣泄,也是对自我拯救和重新发现的呼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美国队长

@babyblue:

加缪的西西弗神话里说,当有一天,人从按部就班的生活中,忽然生出了一种为什么会这样的意识,荒诞从此就开始了。而人的意志和反抗,这类拒绝恰恰是与弃绝生命背道而驰的。一边是弃世,一边是麻木,荒诞处于两者中间。去看了孟京辉的枪,谎言与玫瑰。当波波在舞台上发出加缪这个终极哲学问题时,人到底该不该自杀?灯光一点点灰暗下去和锤子一锤锤重砸出声的那个瞬间,生活中个体感受到灰白的挣扎与荒诞,表现的淋漓尽致。俄罗斯文学里知识分子的困境,社会大环境对于个人的压迫,个体生命与集体生命的矛盾,在戏剧里都原原本本的尖锐呈现了。剧本一流的情况下,演员又加入了中国特有的社会幽默,印象很深的是戏中间在后台用大屏幕和摄像机位呈现出各位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敲着酒瓶和破脸盆唱出的中国式rap,几近破碎的一种荒诞美感,极为震撼。生活,那不就是戏里演员唱出的赵丽蓉老师那句话么?“我张不开嘴,我跟不上溜,你说难受不难受,你说难受不难受?!”

感谢生活有戏剧,文学,艺术。是这些东西让人的情感得以休憩和释放。让我们在能活的时候,充分地活出和绽放这个体生命,以对抗荒诞。我绝不跳空,我绝不妥协,我绝不自我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美国队长

@卡拉马佐夫姐妹:

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利己,并且不自觉地将这种习惯隐遁在冠冕堂皇的谎言背后,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之上,同时还自我沉浸在这种“角色扮演”之中。在这种谎言包围之中的弱小的人也开始自我欺骗。最终是人本能的生的欲望推动觉醒的实现,只能用暴力与破坏来反抗这一片荒芜。求生的“破坏”与至死的“高尚”,多么讽刺!戏剧将这一切赤裸裸地呈现,撼动神经!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形象化、戏剧化、爆发性呈现,在打碎一切的冲击性感染力之后,引发如何拼合重组的自我叩问。

明明一切都是破败、颓废、撕裂的状态,为什么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量?在一片废墟之上进行重构,在痛苦挣扎之中坚守自己求生的意志。在为身处荒诞世界中感到悲哀的同时,得到了更加振奋人心的重新开始的感召。

@大海上的轻骑兵:

感觉是在讨论存在主义,不是“为什么活着”,而是“为什么要死”。有的人死亡比他活着更有用。虽然很多舞台表现手法还是有点样板戏,但是后半段开始渐入佳境。

一位英雄的挣扎求生会让人感慨,但“存在”本身的问题则必须交给一个烂人才能体现出来。波波就像是在战争中的叛徒,投降敌军,只为了捡回一条烂命。并不是鼓励这种行为,他明白什么是集体荣誉,明白什么是团结,明白自己该舍生取义,明白苟活是可耻的。但也就是这样,当他意识到自己“做不到”时,才更能反衬出,他到底有多渴望“活着”。这个角色是很复杂的。

张弌铖的表现太过耀眼,舞台的其他部分简直都变成了他的陪衬。他的肢体功力被完全展现出来了,不服不行。很多时候,文本渲染不出的气氛,完全被他的表演推到了。他过于入戏,最后一幕演嗨到位了,面红耳赤,留着眼泪仰天长啸。入戏得让人感觉“大哥,演个戏而已,算了算了。”这怎么不算是一种间离效果呢?

关于笼中灵魂的讨论,真的说到我的心上。很多人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没有想过,死到底有什么可怕。人们用各种天堂、投胎、轮回来粉饰身后事,但如果这些都不存在呢?想想你闭上眼睛,什么也感觉不到,再睁眼就是白天。死亡也类似,你闭上眼睛,什么也感觉不到,并且不可逆地再也感觉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演员们暴力摧毁、破坏舞台的一切时,波波口中的世界已经“结束”了,分贝下降,噪音静止。大雨倾盆而至,扭曲与疯狂的、放纵与理智的、沉默与爆发的都与《枪,谎言和玫瑰》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美国队长

观众们沉浸式体验了这场“自杀者”逃离困境与危机的巨大奏鸣!酒神剧场阶梯向上的半包围式观众席、中心圆形向四周蔓延的舞台环境,为《枪,谎言和玫瑰》提供了全新的外延生命力。

“生活不可能让你毫无知觉地自己拿起手枪,对准脑门。你都像狗一样爬着了,还幻想着能够有一口米饭能让你有喘气的机会,你就是为了开枪自杀而活着的那个谎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美国队长

如此生活多少年,大厦会崩塌吗?舞台巨响,留下一阵叹息,暴力走向沉默,摧毁化为灰烬。《枪,谎言和玫瑰》在滴答中开始了,同时也在滴答中结束!

无力中的最后发力是我们对生活的信念感,亲爱的人们,我们将:

持续燃烧,野蛮生长!

剧评时刻

请在评论区

写下

《枪,谎言和玫瑰》

你最印象深刻的一幕吧!

共同回顾波波摧枯拉朽的一秒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