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威海全市的3万亩茶园迎来大规模采收,茶农们在茶树间忙碌穿梭,采摘茶叶。茶企抓紧生产加工茶叶,抢占市场。收茶、制茶、售茶,茶叶交易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火爆场景。

由于威海地理条件独特,春季回温晚,大部分区域春茶首采从五月初才能成规模开展,六月中旬前后结束。至七月上旬前后,则又会迎来夏茶的采摘加工旺季。

在荣成市王连街道的一处茶园内,采茶人在一垄垄茶树间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掐一捏,手法熟练,精准而迅速地将茶芽采摘入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上采茶忙不停,山下制茶香四溢。在佳茗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制茶机器高速运转,浓郁、醇厚的茶香飘散在工厂车间。制茶车间里,刚采摘的春茶鲜叶经摊晾后,经过杀青、回潮、理条、压扁、提香等工序,即可上市销售。

春茶是一年当中最新鲜、品质最高的茶,由于春茶芽叶鲜嫩,茶汤清爽,被茶叶爱好者称为茶中佳品,广受欢迎。“春茶产量少,价格高。夏茶价格低,但产量远远高于春茶。这个时候我们会抓紧时间组织工人采收夏茶,提高经济收入。”合作社工作人员说,“春茶采摘将持续约2个月,种植基地的茶树共有100亩左右,一直以来走的都是中高端路线。车间可以制作生产绿茶、红茶、白茶等品类,满足市场不同客户需求。经过加工后,流通到市面上的干茶价格每斤在900元左右。”

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是威海接续多年脚踏实地的成绩。多年来,威海生态茶园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销路持续扩展。农业部门建成“北方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适应性筛选保存圃”,引进培育适地性品种;建成牵头制定了一批省市地方或团体标准规程,提供技术支撑;围绕茶园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储存和追溯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严格标准,有标可依、达标生产,同时,大力推行“林茶一体、生态种植”有机绿色种植模式,从源头上把控提升茶叶原料品质、提升加工质量,保障饮用安全。

目前,威海干毛茶总产达600余吨,产值约3亿元。近年来,茶叶加工种类也由过往的绿茶和红茶,新增了白茶、黄茶和青茶三种类型,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拓宽茶叶销售渠道,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刘义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