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些画是所有同行都没有见过的,我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

——黄永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6月25日)上午,“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定名为“新作展”也是别有意味,黄永玉生前便在谋划筹办自己的百岁画展,为了向观众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绘画面貌,他专门精心创作了一批新作品。此次展览便将集中呈现这批黄永玉晚年的新作近160件,全面向观众展示黄永玉90岁以后得创作状态和艺术追求,他生前所画的最后一幅画《小夜曲》也首次展出,被放置到本次画展中的最后一幅。

90岁开始筹备“新作展”

最后一幅画作《小夜曲》

黄永玉作为艺术家,一生涉猎的艺术领域非常广泛,在中国画、版画、油画,还有雕塑、陶瓷、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都留下精彩的作品。“如此漫长,如此浓郁”这一主题,源自黄永玉1979年12月31日所写的文章《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在文中这八个字之后,还有六个字“那么色彩斑斓”。

而此次展览主要呈现的是他中国画的作品,这批作品中最早的创作于2015年,最晚的作品作于2023年去世前不久。虽然创作时间的跨度不大,但是这批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题材涉猎更是广泛,涵盖了古装人物、现代都市、花卉、动物、生肖、摔跤等各种题材。“他九十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设想,准备100岁时再办一个新作展。‘不管能不能活到百岁,我会准备,我会继续前进,不考虑其他因素,我一直画到不能画了!’一展就筹划了近十年。”黄永玉的女儿黄黑妮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永玉人生最后一幅画作《小夜曲》

黄永玉信守了自己的承诺,画到了去医院前一天。他人生中最后一幅画作《小夜曲》也在此次展览中首展。黄黑妮道出这幅画创作背后的故事:“这幅画他画了三版,最喜欢现在展出的第二版。画这张画时,他想起了年轻时的情景,他认识我母亲时唱的一首歌,他知道是雨果的诗,不清楚作曲人是谁,后来家人帮他从网上找到了这首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流行歌,并将曲谱找了出来,最后画出了他和母亲歌唱的场景。”在人生的弥留之际,这首《小夜曲》陪伴黄永玉走到最后,“在医院时,他不太能说话,插着管子让我放给他听。”黄黑妮有些激动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永玉女儿黄黑妮

《小夜曲》作为此次展览的最后一张作品,黄永玉的笔下不仅有画,更有乐章流淌,亦有他与夫人的爱情故事,他是浪漫的。

不需要广告 不需要策划

黄永玉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欣赏黄永玉的作品,不仅仅是看画面表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读画中的题跋。此次展出的作品更是如此,少则数十字,多则数百字,更有如《宋元君到底想画啥图》这样的作品,画中题字多达上千字,相当于一篇精彩的短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文字也与传统题跋的表意抒情有所不同,而是处处透露着黄永玉独特的幽默风格。他自己也曾说“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他把自己的文章写到了画面里,并且和画面的内容相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新作展恐怕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就是解决‘吓你一跳’的问题。一般这个年龄的展览皆为回顾展,而黄老要拿观众从未见过的近200张新画。如他自己所说:‘我这辈子活了快一百岁,运气都是路边捡来的。逢凶化吉。老实人和狡猾人都难以相信。’这次的展览依旧是‘逢凶化吉’,他要让生命再绽放一次,主旨就是‘难以相信’。第二,就是证明自己‘头脑有多好’的问题。在这次收录的作品中,依然到处都是视觉惊艳和脑筋急转弯。满满的金句彰显黄氏幽默,带着乡土气息,搅拌着湖南人的霸蛮与灵泛。第三,就是要表演‘手有多稳’的问题。90岁到超过100岁老艺术家的展览办过好几个,大多是我称之为‘老神仙’的作品,因为心力高,而体力跟不上,故而作品神妙,形不似。黄老到人生最后的一件作品,手法依然稳健,这是我办了20多年的展览所未见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吴洪亮说:“黄永玉先生的展,不需要广告,喜欢他的人都来了,不需要策划,黄老已经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只是照着做就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很易消逝,艺术的使命是挽留。”所以黄永玉用如此广泛的取材,如此稳健的用笔,如此有趣的题跋,为我们呈现出独属于他的那份美。同时,也为观众汇聚成一个如此浓郁的黄永玉。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11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