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曲艺,作为中国北方曲艺的重要分支,是唐山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历史价值,成为了唐山乃至河北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3日下午,路南区图书馆联合唐山市新华书店、群贤毕至读书会等单位在万顺书场举办“话说唐山曲艺”全民阅读·周末读书分享会活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冀东段派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曲艺家、万顺书场总经理唐建文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唐山曲艺的艺术形式以及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展示了唐山曲艺留下来的宝贵历史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山曲艺兴起于明末清初,成熟于民国期间,其所在核心区域便是闻名遐迩的唐山小山。唐山曲艺既是小山文化繁荣兴盛的成因,亦是唐山文化原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唐建文老师出身于曲艺世家,家学渊源说评书,他从小受家庭熏陶,说到唐山曲艺每一个细节他都如数家珍,对曲艺有着不同一般的情感与责任,家中三代都是曲艺工作者,多年的演出表演和交流,收藏、保留了大量的曲艺界老照片、手稿等史料,唐老师说,唐山曲艺曾经非常辉煌,要把传家宝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唐山曲艺,这是作为曲艺工作者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建文老师带领读者们对万顺书场进行了参观,并耐心细致地为读者朋友们解答了疑问。万顺书场看似一家演出的场所,其实还同时具备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这里的阵仗设计,资料实物的展示,处处用心,这里的历史与文化,就像一首永远不会落幕的戏,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建国老师表演的京东大鼓《火红的太阳刚出山》,吐字清晰有力,语言朴实流畅,韵调起伏自然,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万顺书场不仅有老艺术家的坚守,更有热爱曲艺的年轻人在这里学习成长。老中青少四辈同堂一起为传承中国传统曲艺文化贡献着自己的能量。一段《孔子拜师》将孔子与项橐的故事搬上舞台,活灵活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雅静老师的单弦表演《避雨亭》,节奏明快,在话语和三弦的搭配下,忽急忽缓,将听众带到避雨亭中,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座“增和桥”,表演最后引得听众开怀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2岁高龄的赵凤兰老师是靳派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师从于靳派乐亭大鼓一代宗师靳文然先生,是唐山曲艺说唱团元老之一,在传承、弘扬和发展乐亭大鼓艺术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欢呼声中,赵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乐亭大鼓《赞唐山》和《矬大嫂》,嗓音甜美,清脆明亮,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表演生动活泼,欢快俏丽,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喝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唐山曲艺史分享活动,让参与者更深入地理解唐山曲艺的历史和发展,欣赏到它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感受到老艺术人的精神。同时,这也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人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宁静和慰藉,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来源 | 唐山市新华书店、路南区图书馆

严正声明

未经官方授权,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私自转载或抓取本公众号信息。如若发现信息不实、不全等,对我局造成负面或不良影响,将予以追究相应责任!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工业摇篮,碧海蓝天,唐山欢迎您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