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盱眙县民政局聚焦婚丧陋习这一社会文明之“痛”,找准发力点,以“三个强化”构建自上而下、联动发力的移风易俗工作格局,促进乡风文明大提升。

强化机制建设,构建婚丧陋习治理新格局。高位推动。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抓移风易俗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21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工作专班,定期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议,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作出部署。政策驱动。制定《盱眙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导则》《盱眙县关于组织开展“治理高额彩礼 减轻人情负担 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实施方案》等婚丧礼俗整治“政策包”,对盱眙县婚丧习俗改革提出明确目标、方式和具体要求。考核促动。将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纳入综合考评、乡村振兴等评价体系,每季度对各镇街彩礼、大操大办等情况进行监测和通报。

强化综合治理,拓展破题攻坚新路径。深化示范引领。总结马坝镇腊塘社区“腊八条”等移风易俗好做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廉办文明新风;28个单位联合开展最美家庭、最美乡贤、最美敬老楷模、最美邻里等“四个100”年度最美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感召身边人。管好关键人群。22个部门、单位联合建立党员干部遵守移风易俗档案信息库,落实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审批制度。加强行业监管。引导120家酒店(饭店)推出婚丧喜庆简约套餐,组织签订行业自律承诺书315份,联合文明办、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餐饮浪费专项检查累计900余次。

优化服务供给,激发基层参与新动能。建好服务阵地。建成115个村级文化礼堂,为村民举办红白事免费提供宴会厅,无偿派出执事“支客”、司仪主持,化监督为服务。投入800余万元,将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偶园”景点打造成集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婚姻家庭辅导、移风易俗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微客厅”。培育理事队伍。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培育26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服务1200余场次,通过事前干预、事中监督、事后考核,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教育、服务能力。激励涵养文明乡风。综合运用“红黑榜+积分制”,采取“月公示、季评比、年评优”方式,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重点纳入乡村治理积分制,按户量化打分,凭所获积分在村“积分超市”兑换相应分值物品,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

(来源:盱眙县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