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都能归结为结构化思维3个层次,5个步骤,轻轻松松的搞定!

3次层次是指“理解-重构-呈现”,并在解决问题时不断的循环。

5个步骤依次是:

  • 明确目标,界定问题
  • 拆解问题,锁定要素
  • 针对要素,制定方案
  • 选择决策,确定方案
  • 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一、明确目标,界定问题

其中,第一步明确目标,界定问题,在所有步骤中最重要,因为当我们找到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就解决了一半。

问题的本质是现实和期望之间的差距,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讲了如何使用5W1H框架描述现实,这节课继续讲解如何使用SMART框架描述期望,最后界定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2、SMART框架描述期望

所谓期望,就是人们希望达成的一个可见的、可感知的结果状态。什么是可见的、可感知的结果状态呢?可以使用SMART框架来描述,SMART是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的英文单词首字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明确性:明确性是指要给期望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者给出明确的行为。例如,你的期望是“幸福”,而你将幸福定义为“有一定的存款”。再如,减肥、降低人才流失率、提高员工服务意识,这些属于明确的行为。

M——可衡量性。可衡量性是指期望可以被量化,并且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来检测期望是否达成。例如,你希望存款达到一亿元,那你只需查一下银行账户就可以检验期望是否达成;你想减肥5千克,可以用体重秤来衡量;人员流失率可以用HR公式计算出来;而服务意识的提升就不能被衡量,需要把服务意识转化成可衡量的行为标准才行。所以说,一个量化的指标很重要,指标只有被量化,你才能知道是否能达成期望,在达成的过程中也才有成就感。

A——可实现性。可实现性是指期望要切合实际,能够实现。例如,“一周减肥5千克”这个期望,很可能就是不切合实际的。

R——相关性。相关性是指资源或限制条件。有些事情的达成,会受到资金、制度、流程的限制。例如,你期望通过减肥5千克,使身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此时,期望就不是相对独立的,因为在设定期望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健康。这就对采取何种减肥方式做了更具体的限制。因此,这里的相关性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能随意调动所有资源,而是有一些边界和底线要求。例如,不能为了减肥而影响身体健康;不能为了降低员工流失率而随意增加工资成本等。这就是底线。

T——时限性。时限性是指在什么时间点达成这样的期望。

接下来我们举2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如何使用SMART框架来描述期望。SMART框架在减肥问题中的运用,对于减肥这个问题,我们的期望描述如下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是限制条件;“在6个月内”表明了时限性;“将体重减掉5千克,将身体质量指数降到26”就是一个可衡量的、明确的指标。用这四个描述性指标来描述减肥的期望,就比较清晰了。

最后不要忘了评价一下,即在这个资源限制条件下,这个目标能不能达成。只要方法得当,6个月减肥5千克还是有可能的。判断的依据就是看身边的人是否达成过这一目标。比如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通过合理的饮食加上有效运动,3个月后成功减肥10千克。但如果有人希望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6个月减肥20千克或30千克,那可能就有点难度了。所以要判断目标的合理性,一旦不合理,就要重新调整。

SMART框架在骨干员工流失率问题中的运用。对于员工流失率问题,我们的期望描述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研发部门的骨干员工流失率”代表了明确性;“在三季度末”代表了时限性;“降低5%”,即将骨干员工流失率从20%降到15%,就是一个可衡量的指标;“保证研发任务如期完成”就是限制条件。

接下来要思考一下,到底能不能在研发任务如期完成的前提下,让骨干员工流失率降下来?骨干员工流失的原因,可能是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实在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在这样一个限制条件下,到底能不能达成期望呢?这只能让问题提出方自己判断。如果期望超出了可实现的范围,实现的过程就会非常艰苦,而且这个过程也不会给大家带来成就感。这个时候,只要调整一下期望就好了。

3、如何界定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在完成描述清楚现实和期望之后,现在我们按以下四个步骤来界定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