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

#抑郁症#

#自我救赎#

#幼儿启蒙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137位真人故事

我是戴安,自小是个内耗、自卑的孩子,发展到抑郁病发,要靠药物维持。

为了自我救赎,我开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过漫长的十年努力,我变得自信变得强大。

我想让别人不再像我一样在抑郁中挣扎,以自己的经验教训为教育理念,成立机构做幼儿教育。过程很艰难,有时只收到一两个学员,机构经营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我经常焦虑到凌晨三四点都睡不着,想过结束,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只有一个学员,我也要咬牙坚持。

好在我的坚持有了回报,我的教育理念得到北美一个大教育机构孵化器赏识,投资1200万美元。从此,我的梦想装上了翅膀,开始了乘风破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戴安)

我是80后,安徽合肥人,爸爸是铁路系统的职工,妈妈是电子厂工程师,家里的经济条件挺好的。

我出生时难产,出生后是窒息状态,护士拍了我好长时间,才哭出声。

听说这种孩子天生血液黏稠度高,性格会很敏感,不太积极阳光。所以我是属于内耗型人格,做什么事都很小心谨慎,甚至爸爸妈妈说一句话我要想半天才有回应。

小时候,爸爸妈妈忙自己的事业,根本顾不上我,我晚上睡觉了他们还没回来,我起来上学时他们还在睡觉。

开始时,奶奶在照顾我。经济条件好点后,请了个小保姆照顾我。

没有爸妈的陪伴,我的整个童年都在缺爱中长大。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我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我不是个聪明孩子,但有足够的责任心,学习从来不需要父母督促。有时候作业做到很晚,妈妈总是告诉我不要做无用功,学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学到真正的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爸爸妈妈和我)

几十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觉察到母亲当年的思想早就摆脱了应试的桎梏,崇尚素质教育。

然而,妈妈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管我,我意识到自己没办法通过外界的肯定来提升自信,就开始被动独立思考,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和情绪。

独自完成一些事情后,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时,很多困难靠自己的能力也能解决,就会主动去争取一些机会。

上高中时,我打破社交壁垒,主动争取学生会干部职务;带着全校同学一起去参加市里的活动;还成为学校唯一的预备党员。

我的父母也会有意识地锻炼我的独立自主能力。在高考完的暑假,他们就扔了一张机票给我说:“你已经18岁了,自己出去走走吧!”我惊恐地说:“我独自一人出国,万一出事或走丢了怎么办?”他们说:“你总是要自己独立的!”不得不说,他们的心真大。

旅游确实是锻炼人的好方法。那次,我实现了我人生中的好几个第一次: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

虽然内心有点忐忑不安,但还是走出了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女时期的我)

这次旅行我打开了新世界:原来这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性格、生活方式、眼界等都各不相同。

从此之后,我探索世界的脚步再也没有停下来。

高考后填志愿,我跟风选了计算机科学。但我不是理科脑,学起来太痛苦了。从小到大唯一的补考科目就是高数,学不进去,我简直是痛不欲生,差点要辍学了。

好在这个时候,我已经学会如何转移注意力了。

我参加很多社团活动,也会去参加各种比赛,以此来增加我校园生活的乐趣。

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学习也就不再痛苦。我逐渐找到学习方法,加上一如既往地勤奋,最终不仅多次获得奖学金,也成为当年计算机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多年后,我才发现,自己摸索出的高效学习法就是任务制。

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肯定,我成了积极分子,在几百上千人的舞台上演讲,甚至被星探发现,参加世界小姐的选拔。

虽然没有走出安徽赛区,但对我来说,走上舞台,不仅是对表达能力的锻炼,更是对自卑人格的挑战。

此外,我还参加了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晋级到全省十大高校主持人,最终获得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主持节目中)

在颁奖台上,安徽电视台当时最火的一名主持人塞给了我一张她的名片,我知道那是一个机会。

这张名片在我手里捏了大半年,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在我脑子里打架了大半年,名片被我捏得稀碎,也没能跨出心里的那一步,我最终败给了不自信的自己。

我内心的自卑一直就没有消失过。我努力取得成绩得到外界肯定,满足感和配得感只能保持很短一段时间,有时是三五天有时是一两个星期,但过后自卑心理又会涌上心头。

就像一个走在孤僻的小路上的独行者,周围的黑暗和内心的恐惧要靠唱歌来驱逐。歌声停下恐惧又会升起。我只有越跑越快,然而,这条路好像没有尽头,疲惫和绝望几乎要把我吞噬。

自卑就像个牢笼,我怎么努力也不能挣脱它的束缚。

那段时间,我甚至抑郁到要靠药物来维持。我一边要靠抗抑郁药分泌快乐素驱散我心中的阴霾,一边又告诉自己这是不健康的,我不能这样下去。

更可怕的是出现了反面的心理暗示,我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是一个不得不靠药物维持生命的人。

这种失控痛苦又无法自拔的状况持续了两三年,再这样下去我可能就要废了。

为了拯救自己,我开始了自我救赎的艰苦历程,首先强行把药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相信明天是美好的)

正好大学毕业了,再也不用学不喜欢的计算机专业了,像解开了身上的枷锁,我如释重负。

再后来,我来到深圳,就职于一所全国顶尖的国际学校。

2007年,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岭。

我在做学生工作、国际考试、外教管理等多个岗位上历练,一步步升职到院长之下的vice-director。

这份工作让我接触到各个种族,各色各样的肤色的人,让我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

我开始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积蓄都用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并且独自旅行。

人只有在独自面对自己时,才会有深度地思考和觉醒。我的旅行会刻意避开所谓的景区和网红打卡地,更偏爱有地域特色和本地人爱去的地方。

就像加缪说的:要了解一个城市,就要了解那里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相爱又怎么死去。

体会过欧洲的古典、北美的发达、澳新的自然、东南亚的烟火气,走遍二十多个国家后,我渐渐发现:世界上的人和事不能等,也不用找,而是要一边赶路一边相遇。

在某个清晨,我突然好像遇到了百无禁忌的自己,不再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而是自由、大胆、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于比利时小城:根特)

另外,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阅读,阅读让我吸收到非常多的正能量,也使我的自我救赎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弗洛伊德,让我知道了我的自卑心理与不配感来源于我的原生家庭,让我感觉到“原来我是受害者啊”。

读了老庄,让我随遇而安,顺势而为,不拧巴,不固执,心安才能摆脱束缚。

读到阿德勒才知道,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都不影响一个人成为积极乐观善良的人。

通过旅行和大量阅读,我找回了自信。

这种自信不再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获得,而是慢慢从内心的不配得感中脱离出来的。

有人说去印度太大胆,也有人说蹦极跳伞玩极限太可怕,但真正用尽我所有勇气的是,选择在36岁时做母亲。

曾经我怕给不了孩子完美的教育,但后来明白,我和ta都是独立个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安与香浓)

女儿香浓出生后,我对他的期待只有五个字:“成为她自己”。

在我看来,孩子是一粒植物种子,我只是一个观察者、辅助者。她长成一棵树,我就给她树需要的养分,在她站不稳的时候扶一下她;她长成一盆花,我就给她花需要的养分,在她长得太多分枝的时候帮她修剪枝丫。

香浓出生后,我就和她用英语交流,而家里其他人用中文和她交流,让她在一个双语环境下长大。

我每天读书给她听,养成习惯后,1岁多走路不稳的时候他就会说:“妈妈,读书。”2岁的时候可以自己用筷子吃饭,自己穿衣服、鞋子了。因为我觉得,独立的具象化就是从让她独立完成小事开始。

我把她看成一个独立个体,这个个体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不附属于我,我不会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她。

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不会成为一个人,这是个问题。

我希望香浓首先是个人,那些标签、职业、身份等都是她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等她接纳了自己,把自己独立于任何人之外,不受任何人的思想感情左右,可以自己生长,去开花结果了,我的教育就算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

我在香浓一岁多的时候,做了一个幼儿教育账号,把我自己对香浓的这种教育方式录下来,在自媒体上发布招收学员。

刚开始是小打小闹,从9.9元产品做起,不过也获得很多宝妈的喜爱和认同,到现在,第一批跟着我学员已经有三年了。

单打独斗很艰难,有时只收到一两个学员,但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我学会了坚持,好在坚持下来的人都能得到回报。

2022年下半年,我收到一个北美外教团队的私信,让我体验一下他们的课程,还寄了一些书过来。我体验过和看过他们的教程后发现,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我的特别契合,于是接触多了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磨合,这个团队很认同我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看好我的潜力,就投资1200万美元。用我的英文名字,香浓的头像做logo,在美国成立一家用母语式和任务制解决升学刚需的教育机构。

我的目标是带领团队在北美上市,努力让这个目标尽早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华裔科学家Dr.Ran)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我却有不同的感悟。

岁月的磨砺让我明白,这些艰难的经历竟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塑造了我坚韧的性格,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成功的渴望。

曾经的孤独和自卑,不是绊脚石,而是推动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它们让我懂得珍惜每一次机会,感恩每一次收获,也让我坚信,无论起点如何,只要有勇气和梦想,就能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关注自媒体账号:戴安与香浓)

【口述:戴安】

【撰文:子曰】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