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5日讯14岁的周叶(化名)是一位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的孩子。但进入初中后,她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常行为,经常情绪崩溃,动不动就哭闹,上课睡觉,抗拒学习,整天说身体不舒服,不想上学。母亲李霞(化名)甚至还发现了她经常拿小刀自残,手臂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划痕!面对这种情况,李霞只好带着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周叶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焦虑并伴有重度强迫思维。李霞只能为女儿办理了休学手续。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集团心理咨询师周书香老师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导:

在周叶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对她抱有高期待与高要求。升入初中后,她需要适应更加紧凑的学习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严格的学业要求,而此时,父母的高期待变得更加苛刻,这消耗了她原本可以投入到学习中的能量。成绩的下滑让她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无力面对成绩落后所带来的无意义感,最后导致她的信心全面崩塌。长期处于这种无望的状态中,周叶不知如何摆脱困境,只能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把精神上的压抑和内心的痛苦,转移到肉体上,让自己得到暂时的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与本文无关

对于周叶的情况,周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1.从父母改变开始

父母应放下焦虑,接纳孩子的现状,耐心地陪在孩子身边,倾听和理解她的痛苦,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无条件接纳和关注。

2.重建亲子关系

看见孩子的特质,发现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选择是被重视的。同时,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增加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让孩子在家人的爱与陪伴下逐渐走出负面情绪。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地肯定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孩子,寻找孩子在某个领域的天赋和爱好,给予她肯定与支持。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他们不仅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还在努力探寻自我身份和价值。因此,父母的认可和支持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努力与改变,周叶不仅学会了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还逐渐建立了自信,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同。她的情绪变得稳定,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本文系真实案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