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阳光

明媚温暖

映照着大自然的画卷

绘制出初夏独有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组在瓠杓岭拦河闸合影。

乘着清新宜人的微风

“榕江入海流”报道组

来到了榕江干流

南河大溪段、钱坑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翠堤竹影的榕江两岸,荟萃一地人文。金山和榕江的山水灵气,滋养着淳朴的山村气息。“大溪姓李、钱坑姓林”,清一色姓氏的大户是整个村落聚族而居的独特方式,规模之大在潮汕地区并不多见。同姓嗣族的村民们有着共同的血脉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归属感,数百年来,他们同饮一江水、同结一条心、同护一条河、同建一个家,谱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河大溪钱坑段水域图。阿龙制图

古韵灵秀赋井美,绿美青山照大溪

榕江从普宁市后溪乡南水凹源头区流出,一路流经汕尾市陆河县、揭西县上砂、五云、河婆、龙潭、坪上等地,都是半山客区,从坪上镇湖光村流过大溪,开始进入潮语区。

榕江干流南河从坪上镇流入大溪,开始进入潮语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河在坪上进入大溪后,河面逐渐宽阔,在大溪镇区形成“几”字状,河面最宽阔处达251米。因河面宽阔,当地居民把南河这一河段称为大溪,尔后,由河段名衍生出大溪地名和政区名。

我们从甬莞高速大溪出口下高速,右转不过百米,如诗如画的大溪镇井美村便映入眼帘。碧绿溪水蜿蜒流淌,溪畔绿树红花点缀,古朴民居傍水而建……徜徉在井美村的村头巷尾,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稀疏云层折射出点点金光,池中鱼儿相继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为这静谧的乡村带来一抹活泼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墨画般的古村井美。

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李姓先民便在金山脚下榕江畔、几字形大拐弯的河湾地带上创置了村庄。因村中有一口水井,水清甜而美,船夫来往榕江,到此取水泡茶,故称井美。井美村建筑组群规模宏大,由当地乡绅李廷璋(字天生)所建。这些建筑仿苏杭和潮州宅院的风格,布局整齐,美观大方,是潮汕地区清代以来不可多见的建筑。李天生大楼是井美老寨场的标志性建筑,呈长方形,共三厅二天井,采用旁门出入,设南北二门楼,建构独特,自成一格。大楼墙上特意留有斜穿出来的枪眼,起到防御工事作用。2014年,大楼被评为揭阳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溪李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占地面积1882平方米,共有十房八厅九天井。宗祠横挂金山北麓,俯瞰榕江南河,屋脊嵌瓷镶凤,五彩缤纷;屋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是潮汕地区一座保存比较完好、有地方特色和有代表性的宗祠,也是潮汕地区清朝以来不可多见的建筑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溪李氏宗祠。

一代又一代当地人对祖先的敬仰,形成了大溪独特的宗祠文化。大溪宗祠祭典仪式十分隆重,至今已传承250多年。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祭拜日,在这天,村民们通过祭祀祖先、神明,祈求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风调雨顺。2007年,“大溪宗祠祭典仪式”还入选了广东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日落钱坑四方归,樟香雕龙引凤来

南河钱坑段从瓠杓岭水闸入境,自北而南,再折东,走了个“之”字形,至月翁村老翁片村出境流入金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坑镇是林姓的聚居区,林姓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据《钱坑林氏族谱》载,元世祖至元年间(1284~1294)钱坑林氏始祖林南山自闽迁潮。当他见到榕水逶迤、群山环绕的钱坑时,遂决定在此寻找安身之所。700多年来,林南山派下的子孙遍布海内外,成为揭西盛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坑镇。

“日出沙陇郑,日落钱坑寨”这句潮汕俗语里的“钱坑寨”就是这个地方。相传清朝中叶,钱坑林姓富甲一方,当时榕江是交通运输要道,汕头、揭阳至河婆、五华的船舶早晨顺流下行,到达钱坑时,刚好是日落时分,一般都要在此停靠夜宿。这俗语也有另外一层含义,钱坑寨和潮南区沙陇的民性强悍,威势如日中天,经常抗军拉粮,械斗劫掠。为了保护过往商家的安全和利益,同治十二年(1873)钱坑寨立界碑,书“如有抢劫事,唯该乡绅耆是问”,这块石碑现存在当地的乡亲会,文字内容至今仍依稀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前来参观钱坑木雕博物馆的游客络绎不绝。

来到钱坑,一定要参观钱坑木雕博物馆才算不虚此行。我们慕名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木雕村”埔龙尾村。刚推开车门,一股樟木香味扑面而来,这是埔龙尾村特有的欢迎仪式,它带着自然的气息和手工的温度,让人不禁沉浸在木雕艺术的氛围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坑木雕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揭阳木雕作品。

《百鸟朝凰》《龙凤呈祥》《鱼虾蟹篓》等200多件不同时代、造型各异的木雕作品,全方位展现钱坑木雕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在钱坑木雕博物馆,一件件精美作品诉说着木雕艺人们的匠心,不仅带给参观者美的享受,更激励着年轻一代木雕从业者传承技艺,与时俱进。据介绍,该镇现有木雕作坊10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同时带动周边乡镇2000多人就业。其中,埔龙尾村最具代表性,该村木雕艺师团结协作,于2014年成立揭西县钱坑镇埔龙尾村木雕协会,2015年埔龙尾村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8年被评为“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雕村”的师傅在精雕细琢。

榕江水悠悠,流淌岁月愁。波光映天际,静静诉春秋……这里的每一段故事都是榕江沿岸独特的印记,它们与奔腾的江水相互交织,共同书写这片土地的历史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