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深圳新闻网、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深圳盐田路边惊现穿山甲

6月22日凌晨,深圳市民曾女士开车路过东部华侨城天麓别墅区域附近的时候,突然看到旁边有只动物四脚着地以匀速移动。本来以为是流浪猫狗,但当她靠近这只动物的时候,很明确的看到了其全身覆盖甲片,拥有一个长鼻子和粗壮的尾巴,这显然是国家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这只穿山甲似是迷失了方向,在马路上多次横穿寻找出路,曾女士很着急,该路段的路灯不怎么亮,她很担心这只穿山甲会被来往车辆撞到。为了确保穿山甲的安全,她从自己的车上找到了一个小纸箱,将纸箱放到了穿山甲附近,结果这只穿山甲直接进入了纸箱并缩成一团,显然它已经被吓坏了。

此时毕竟是凌晨,她将装穿山甲的箱子放到了自己工作的就在附近的盐田区多肉花园,准备等天亮后再求助有关部门。

天亮后,曾女士致电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寻求帮助。救护团队前往盐田区多肉花园对穿山甲进行初步检查。经检查,这只穿山甲并无明显外伤,其身长约55厘米,体重约3.6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穿山甲接走后,专业人员会再次对穿山甲进行更深入的检查,确保安全后将会安装定位器并在合适的区域放生。

穿山甲

穿山甲是哺乳纲,鳞甲目,穿山甲科的物种,全球目前有8种穿山甲,分别是:印度穿山甲、马来穿山甲、中华穿山甲、甲菲律宾穿山甲、大穿山甲、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南非穿山。这些穿山甲又被分为三个属:穿山甲属(Manis),地穿山甲属(Smutsia)和长尾穿山甲属(Phataginus)。

我国分布有三种穿山甲,其中印度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狭小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且数量稀少,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相对较广,这次被救助的穿山甲正是中华穿山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特征与习性

咱们今天主要介绍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的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则在2-7千克左右。它们的体型狭长,头部呈现呈圆锥状,这个头的造型是因为它们为了捕食白蚁而特化了,其口腔中没有了牙齿,舌头长且灵活;为了挖掘白蚁巢穴,它们的爪子变得非常尖锐且长,可以轻易破开土壤;没有了牙齿,动作也比较迟缓,它们为了抵御猎食者,于是开始了叠甲的演化道路,其全身除了腹部等区域都遍布了瓦状鳞甲,身上有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

穿山甲喜欢栖息在中低海拔、植被覆盖率较高的阳坡或者半阴半阳坡,这些地方的蚂蚁、白蚁分布较多。它们虽然看起来笨重,但其实能上树也能下河,其在水中的游泳速度甚至高过了蛇类;粗壮的尾巴可以帮它们绕附树枝,爬上树木躲避危险和觅食蚂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主食是白蚁,但它们也会吃蚂蚁啊,蜂类啊,还有其他昆虫的幼虫,其胃可以容纳500g的白蚁。

中华穿山甲的繁育能力一般,其虽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发情交配期主要集中于5-7月,雌性受孕后便不再发情,经过101-169天的妊娠期后,雌性会产下1-2只小穿山甲。关于中华穿山甲的性成熟年龄,目前众说纷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保护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为何会濒危,相信大家都能猜到。

它们因为其鳞片和肉在东南亚民间有广泛流传的药物价值而受到追捧。可惜追捧的手段是毁灭性乱捕滥猎,从1960年至今,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以及分布范围急剧缩减。根据的报道,我国各地野生穿山甲的数量从1960年到2000年,总数下降了约80-85%。据估算,目前我国的野生穿山甲只有11231±4841,按其分布地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来算,种群生态密度只有0.061~0.153只/km2,是妥妥的濒危物种。

除了偷猎,基础设施发展,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以及农药使用都造成了野生穿山甲的濒危。更恐怖的是,目前全球均不能成功地规模化、商业化饲养繁殖穿山甲,因此偷猎穿山甲的人依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护穿山甲,阻止其种群数量继续下降,人类应该怎么做?首先是加快人工繁育穿山甲的工作进程,虽然人类对穿山甲的需求不合理,但需求却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人工繁育的穿山甲也有利于恢复穿山甲的野外种群;然后是保护穿山甲的栖息地;其次是加大打击穿山甲非法贸易;最后是不断地宣传穿山甲对生态和防治白蚁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