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03年,在南非一片大约300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两只从中国远道而来的华南虎,正在笨拙地学着撕扯食物。

这两只小老虎一雄一雌,分别叫做希望和国泰。

它们出生在人工环境中,丢失了天然的野性,这次千里迢迢来到南非,就是为了接受野化训练,为回归野外做准备。

这是中国和南非共同合作的重点项目,华南虎野化又是第一次尝试的课题,因此过程中充满了意想不到的状况。

虽然野化基地的华南虎数量有所增长,成果初显,但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是被一些“拦路虎”挡住了脚步。

华南虎野化培训遇到了哪些难题?现在华南虎种群情况又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非野化,过程曲折

动物科学里有一个概念“物种灭绝”,它主要包括两种层次的灭绝:

一种是功能性灭绝,另一种则是真正的数量灭绝。

相对而言,普通人了解的物种灭绝通常属于后者。

在常规概念中,似乎只有一个种群的所有动物全部死亡,才能叫作灭绝。

但实际上,功能性灭绝才是一条不可逆的种群红线,它如果到来,那么种群真正的灭绝也无可避免。

所谓功能,指的就是野生动物的天然生活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大熊猫都在动物园中被人工饲养,野外大熊猫种群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大熊猫就属于功能性灭绝的状态。

濒危动物,就是这样在悬崖边上行走。

我国拥有的一类特殊物种,华南虎,曾经就走在即将功能性灭绝的钢丝绳上。

为了拯救华南虎,拯救愈发单调的种群结构,一位名叫全莉的女士创办了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

并且牵头与南非合作,打造老虎的自然保护区,或者说野化训练基地,帮助人工饲养的华南虎找回野性。

如果华南虎能在这里重拾野性,恢复自然生存的功能,那么它就能脱离动物园回归野外,而后繁衍出新的种群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回到野外,才能生生不息。

在业内人士的期待之下,2003年9月,上海动物园的两只小老虎希望和国泰被送到了南非,进入老虎谷。

事实证明,全莉与专家们的构想没有问题。

在模拟野外的环境中,两只原本什么都不懂的小老虎,逐渐学会了跳跃树木、躲避危险和捕食猎物。

它们的身躯一天天庞大起来,眼神当中的野性因子也越来越明显。

看到希望和国泰显而易见的变化,工作人员们万分喜悦。

只要顺利通过野化训练,并且在条件成熟时接受测试、通过考验,这两只华南虎就能在真正属于它们的家园中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不仅期待着它们能掌握更多野外生存技能,还期待着一雄一雌两只老虎能够自然交配,生下野化环境中的小老虎。

这样一来就能看到,一只出生在自然状态下的华南虎幼崽,未来能够长成什么样子。

而且,从幼崽出生开始就对其进行训练,可以让它对人类世界完全脱敏,这比强行扭转幼年老虎甚至成年老虎的生活习惯更有用。

然而还没等到工作人员的期待变成现实,野培过程中的第一个意外就发生了。

雄性华南虎希望,在2005年8月突然死亡,这个时候,希望才两岁半左右。

希望天生身体素质比其他老虎更弱,因为它的心脏体积较小,并且出生在人工环境中缺乏锻炼,遗传因素上也有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没了,似乎把工作人员的希望也带走了。

与此同时,社会舆论也开始攻击全莉,指责她是在想当然地做实验,葬送了一只珍贵的华南虎的生命。

那段时间,全莉身边充斥着许多不友好的言论。

但是,全莉没有质疑这个项目,因为她从科学角度出发,坚定地相信这件事情一定可行。

此时此刻,南非老虎谷里面还剩下三只华南虎,除了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国泰之外,还有2004年加入的两只老虎,麦当娜和虎伍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谱系号为327的又一只雄性华南虎被送到了南非。

华泰没有等到希望长大,也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与第三批来南非的327约会,而是和第二批成员虎伍兹对上了信号。

至于327,工作人员发现它对国泰不感兴趣,反而对更小一些的雌性老虎麦当娜“虎视眈眈”

2007年下半年,新的希望来了,国泰怀孕了。

两只成熟的华南虎国泰和虎伍兹,生出了它们的第一只幼崽,伟大的国泰妈妈,为老虎谷带来了第一只充满野性的生命。

怀孕的雌虎成为了老虎谷的重点关注对象,国泰的一举一动都被工作人员忠实记录,在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人类也不会擅自干扰它为育幼所做的一切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着静候佳音的心情,2007年11月23日的晚上,国泰经过宫缩的痛苦之后,成功生下了老虎谷的第一只老虎幼崽。

小幼崽的虎生轨迹,注定会和它们国内的同类大相径庭。

在幼崽的成长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尽量减少自己的介入,只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干预。

国泰将会承担妈妈的重任,带着小幼崽学习生存本领,对幼崽进行抗摔打等各种训练,把一只脆弱的乳虎变成凶猛的野兽。

小老虎的诞生为这项拯救计划注入了更多能量,也从事实上证明,华南虎的野性重新激活之后,自然繁育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野化前景一定是一片光明,可真实的情况,真的能如同人们期待的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头蛇尾,令人叹惋

随着老虎谷幼崽数量的增加,以及幼崽的一天天成长,懂行的人士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虽然南非的老虎谷是在模拟野外生存环境,可本质上,它也只是一个封闭的训练基地,生活在其中的华南虎很难真正与自然界实现完全的交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虎谷和国内饲养华南虎的动物园并没有太多不同。

可能最大的区别只是在于,老虎谷中的华南虎生存模式以野性风格为主。

既然生存空间被束缚在一定的区间之内,种群的生存繁衍就避免不了近亲繁殖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近亲繁殖都会面临基因上的重大缺陷。

所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会做出规定,可动物不会受到法律的约束。

在一个固定的区间之内,为了繁殖幼崽,增加数量,它们只能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近亲繁殖。

曾经有网友怀疑过,华南虎希望就是近亲结合的产物。

它先天心脏功能不足,体格较弱,寿命也比普通华南虎更短,就是因为基因序列的缺陷限制了它的生存。

同样,在南非老虎谷中,遗传问题也会频繁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单一的种群里只有几只到十几只华南虎,外部自然环境根本没有同物种的补充,因为南非找不到华南虎的存在。

这样一来,幼崽的存活率以及幼崽能否健康成长,这就成了大问题。

全莉的南非野化培训计划,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受到过质疑。

有国内的专家提到,相比起千里迢迢把华南虎送到南非基地野培,不如直接在国内的自然界中找到适合华南虎生存的栖息地。

先划定野培基地范围,再建立自然保护区,最后逐步实现放归。

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种群内基因单一,种群外的野生华南虎还有可能作为基因的补充,近亲繁殖的问题也不会那么棘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国内外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时,全莉在做什么呢?她竟然出乎意料地退出了这个项目。

2013年,她和丈夫离婚,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与此同时,她也脱离拯救中国虎的基金会,从此没有对相关事件再做出过回应。

基金会官方平台倒是曾表过态,华南虎的野化训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离开而停滞。

可话虽这么说,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这一年,第三代华南虎幼崽已经在老虎谷诞生,它属于国泰和虎伍兹的孙辈。

老虎谷华南虎的数量,也增加到了15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提到,华南虎野化训练的目的,最终是回到中国的野外。

然而,到了它们应该回来的时候,却没有人把它们送回来。

一个最初雄心壮志的野培计划,最后却走到了虎头蛇尾的地步,最让人可惜的,就是老虎谷中的华南虎。

它们要回国,总的来说并不算太难,但野化放归,恐怕还没有办法完全实现。

也就是说,全莉的计划从结果上来看是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野放,总结经验

国外野培,国内放归,过程和结果之间缺少桥梁,所以南非老虎谷关于华南虎的野化尝试并不成功。

那么,什么样的野化训练才是成功的?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大熊猫的身上寻找答案。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直在探索大熊猫野放的方法,相关专家一致认为将圈养大熊猫的血统补充到野外,是丰富野外大熊猫生物种群的关键步骤。

而建立圈养与野外两大种群联系的关键步骤,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带崽野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在卧龙核桃坪建立了母兽带崽野培的基地,具有野外生存经验和育幼经验的雌性大熊猫在这里产下幼崽,母子俩共同生活,由母兽亲自向小兽传递生存技能。

一岁之前,工作人员如果不得不接触幼崽,必须穿上特定的熊猫服,并且在衣服表面涂上熊猫尿液,用动物的气味掩盖自身的气味。

这样做的目的,是隔绝熊猫幼崽和人之间的交流,降低熊猫对于人的依赖性。

等到大熊猫幼崽年满一岁,工作人员会将母子共同转移到面积更大、并且生存条件更接近野外的环境当中,一步步培养熊猫幼崽的适应性。

只有幼崽完全学会生存技能,母兽驱赶幼崽,并且专家评估后认定条件成熟,大熊猫才会被真正野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个步骤循序渐进,才能保证结果成功的概率。

2012年10月,激动人心的真正放归时刻来了,大熊猫草草的儿子淘淘,是全球第一只被成功野放的大熊猫。

目前,淘淘已经在野外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并且据相关消息称,淘淘也有了后代,属于它的血脉正在延续。

在此之后,大熊猫张想、雪雪、张梦等陆陆续续通过野培回归野外,母兽带崽野培的训练方式,时至今日依然在进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野外放归,为了提升种群的丰富性,动物学界的专家们还探索出了野外引种的新方法。

野外引种,简单来说就是把具有野外生存经验的母兽放归野外,由它吸引野生雄兽,带回具有野生基因的血统。

这一方式,可以丰富圈养大熊猫的基因,最大程度上避免近亲繁殖。

因此某一类动物身上的野化经验,可以总结成一套规律,放到其他动物的身上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动物野放,不管是华南虎也好,还是大熊猫或者其他物种也好,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

而在此过程中,除了关注动物本身的状态之外,还应该关注一个最根本的理念,那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与动物共同的栖息地。

参考资料

中国15只华南虎滞留南非 10年野化家难回 广州日报

[世界周刊]华南虎的新希望 央视网

野化放归,探索野生大熊猫种群复壮之路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