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小专题: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四号坦克

本文由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授权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1943年春天漫长雨季的结束,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KW)从南北两线合围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计划,代号“堡垒”行动(Unternehmen Zitadelle)最终定于7月5日发动。这也使得自3月哈尔科夫战役结束后,东线战场罕见的平静又多延续两月。

在此期间,四号坦克在克虏伯(Krupp)、沃玛格(Vomag)和尼伯龙根工厂(Nibelungenwerk,Ni-Werk)结束了8./B.W. 批次的制造,随后克虏伯和沃玛格两厂立即投产了9./B.W. 批次。1943年4月后更换了48倍径主炮,加装附加装甲的8./B.W.和5-6月新生产的9./B.W.车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号坦克G后期型和H初期型,即为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德军装甲部队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尔斯克战役中伴随步兵突击的第2装甲师的四号坦克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家生产商中,沃玛格倾向于使用实心诱导齿、接地面凹槽呈><形的的履带。库尔斯克战役中很大一部分四号就为沃玛格生产。除此之外,这一型号的履带也使用在阿尔凯特43年初至43年中生产的许多三号突击炮G型上,在相关题材的模型制作中一味地使用标准的40cm空心诱导齿履带显然不那么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21装甲师的沃玛格产四号。红圈内的大象标志源自装甲营营长Wolfgang Darius——其姓氏和以其麾下所向披靡的战象闻名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完全相同。注意不要把这个大象标志和第502重装营的营徽混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座车在车体后部自行增设了了框架形天线,非常独特,专门制造的四号坦克指挥车在这时尚未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纪元社绘制的复原图。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成图不一定完全符合实车,需要仔细对照资料加以鉴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虏伯倾向于使用常见的空心诱导齿、方形凹槽履带,但常常将履带反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由于战地维修等原因,这一特征并不绝对。这辆第2装甲师被击毁的9./B.W. 批次四号,其作为附加装甲的备用履带为实心诱导齿型号,而行走装置上的履带又是反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8./B.W. 批次生产周期的最后几个月,克虏伯将大灯改为安装在首上装甲中间位置。首上装甲正面的十字形标志用于在运输中指示重心。但实际应用中发现没有太大意义,最终于1943年11月8日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苏军俘获的克虏伯产四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4装甲师这辆著名的420号车同样具有这一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4装甲师300号指挥型四号“灰熊”则是沃玛格生产车——但使用空心诱导齿型履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S第2“帝国”师四号和乘员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辆SS第2“帝国”师的四号在步兵帮助下补充炮弹。这辆四号的乘员穿着和SS重装甲连虎式车组们相同的,标志性的迷彩连体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号?55的指挥型四号,炮塔附加装甲上小门内测也涂布了迷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辆?55号,左前附加装甲整块遗失后车号被重新涂布在炮塔侧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动中的四号和搭载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S第1“LAH”师的四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德意志(GD)师车辆,车尾安装了置物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S第2“帝国”师车辆同样也有在尾部安装储物箱的情况,箱体上涂布了该师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伪装师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S第3“骷髅”师车辆,前装甲可见该师伪装师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击毁的第4装甲师四号,这是较为早期的沃玛格厂H型,同时具有双灯、附加空滤和烟雾发射器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