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下,云南进入采菌吃菌的最佳时节。有市民在昆明滇源街道附近捡到了一种紫色的野生菌,不禁发出疑问:这种野生菌有毒吗?经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确认,这种野生菌是紫褐牛肝菌,无毒,可以食用。

资料显示,紫褐牛肝菌最早是我国菌物学家裘维藩先生于1938年在成都市场发现的,而后在昆明市场再次遇到它,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描述。由此可见,四川和云南老百姓早就认识到它是一种可食用的野生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供图

紫褐牛肝菌外表呈独特的紫褐色色调,乍一看,像是有毒,实则不然。有研究表明,紫褐牛肝菌子实体中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较低,是一种低脂的天然蛋白质来源,并且它还具有人体所需的15种氨基酸,含量较高的天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就是它味道鲜美的原因。

除了食用价值外,紫褐牛肝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活性。有学者研究发现,紫褐牛肝菌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60%,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除了四川和云南外,紫褐牛肝菌在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也有分布。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张小燕

编辑:李晓梅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觉得不错,点个

转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