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魔改龟壳坦克,乌军出动螺旋桨飞机空战,打回到一战了?2023年4月27日,在敖德萨上空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狗斗”事件,乌克兰军队的一架“雅克-52”教练机成功击落了一架俄罗斯军队的“海鹰-10”无人侦察机。

“雅克-52”教练机是一款起源于1970年代的双座螺旋桨飞机,最初设计目的是用于飞行员训练和基础飞行教学。尽管这款飞机在航空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它本质上并非为战斗任务设计,缺乏现代战斗机的高性能和先进武器系统。

具体来说,事件中“雅克-52”并未配备任何先进武器系统。面对俄罗斯的“海鹰-10”无人侦察机,乌克兰飞行员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战术:后座飞行员打开舱盖,使用手持冲锋枪直接对无人机进行射击。这一战术让人联想到一战时期飞行员使用机枪进行空战的情景,当时的飞行员也常常在简陋的飞机上进行面对面的对抗,依靠个人技术和勇气击落敌机。

尽管“雅克-52”缺乏现代化的武器系统和防护措施,但其较低的飞行速度和灵活的操控性,使得飞行员能够接近并瞄准较慢的无人侦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防空导弹成本高昂,通常用于击落高价值目标。而俄罗斯的“海鹰-10”无人侦察机虽然具备一定的侦察能力,但其成本相对较低。如果使用昂贵的防空导弹来对付这种低价值目标,显然不符合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利用老旧的“雅克-52”教练机,配合手持武器,既能有效击落无人机,又能节省宝贵的防空资源。

2024年4月17日,在克拉斯诺格夫卡战斗中,俄罗斯军队展示了一款独特的改装T-72B坦克,这种坦克被称为“铁乌龟”。这种改装坦克的外观与传统坦克有所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外层安装了铁架子和钢板,形成内外两层的防护结构。钢板不仅覆盖了坦克的正面,还延伸到侧面裙板,大幅增强了坦克的整体防护能力。这种改装显然是为了应对战场上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威胁,特别是针对反坦克武器的防御需求。

“铁乌龟”坦克的改装设计目的是提高其对抗聚能装药破甲弹及聚能射流的能力。双层防护结构在坦克与攻击弹头之间形成近1米的间隔,这种设计能够有效消耗和分散聚能装药的破坏力,减少其对坦克主装甲的直接影响。聚能装药破甲弹在击中目标时,会产生高速聚能射流,穿透装甲,传统的单层装甲难以抵挡。而“铁乌龟”的双层结构,使得破甲弹的能量在第一层防护中被部分消耗,射流到达主装甲时威力已大大减弱,从而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这款名为“铁乌龟”的坦克还装备了自己独特的装甲系统和爆反软包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其防护能力。爆反软包系统能够在遭受攻击时通过爆炸反应,有效地减轻或偏转来袭弹头的威胁,尤其是对抗反坦克导弹和高爆反坦克弹时显示出显著的防护效果。这些先进的防护措施使得“铁乌龟”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大幅提升,能够在极具挑战性的战斗环境中承受更多的冲击。

在战术运用上,铁乌龟坦克以其独特的防御能力和创新性而广受关注。尽管其额外的装甲和防护结构导致行动速度减慢,并限制了360°射界和视野,但这些牺牲换来了卓越的防护能力。在克拉斯诺格夫卡战斗中,铁乌龟多次抵御了RPG弹头、反坦克地雷和穿越机的攻击,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技术创新是铁乌龟坦克的另一大亮点。最新版本的改进型坦克,被称为“寄居蟹”,进一步升级了其防御能力。无人机干扰器和KMT-7扫雷犁的加装,使得铁乌龟不仅能够抵御地面威胁,还能有效对抗来自空中的攻击。无人机干扰器能干扰敌方无人机的控制信号,使其失去有效的侦察和攻击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坦克免受空中威胁。同时,KMT-7扫雷犁的使用确保了战场上的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被清除,保障了坦克及其随行步兵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铁乌龟坦克在现代战场上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防御优势和创新技术的巧妙融合,使其成为敌人极为艰难对付的目标。

现代战场中,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角力,反映了战争技术和战术的不断演变。这种演变过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防守优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运动战,再到当今反坦克武器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展现了现代战争中攻守关系的动态变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术变革的核心是防守优势的确立。战前的排队枪毙战术在面对机枪和定装弹的出现时显得不堪一击。机枪和现代火炮的大量使用,迅速提高了防御火力,使得进攻者在暴露于敌方火力下时付出了惨重代价。这种火力的提升,迫使战术从主动进攻转向了更加防御性的堑壕战。堑壕战成为战争主流,提供了对士兵的有效保护,同时也极大限制了战场机动性。复杂的堑壕系统和密集的火力网,使得任何突破性的进攻都变得极其困难,从而导致战局长期僵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坦克的革命性发展,改变了战术理念。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出现与大规模应用,使得进攻一方重新掌握了主动权。装甲部队以其强大的火力、厚重的装甲和高机动性,能够突破防线,进行快速突袭,改变了战争的攻守平衡。德军在二战初期的闪击战中,充分展示了坦克在突破和包围中的巨大优势。然而,反坦克武器的相对缺乏,使得步兵和防御阵地在面对坦克进攻时显得脆弱。步兵在坦克保护下的运动战战术,使得进攻变得高效而迅速,战线的变化因此而更加频繁。

战争结束后,各国对于反坦克技术的演进展现出了明显的趋势。传统的反坦克炮逐渐被现代化的反坦克导弹所取代,这一转变彰显了对反坦克武器系统的重视和投资。从简单的炮弹发展到高精度的导弹系统,技术的进步使得现代反坦克导弹具备了更为精确的打击能力。

特别是现代单兵反坦克导弹,不仅具备攻顶功能,能够打击坦克的弱点如顶部装甲和发动机罩,还采用了自动发射后的操作模式。这些导弹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并精准地定位目标,显著提升了步兵在对抗坦克时的战斗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体而言,反坦克导弹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也为现代战场上的步兵提供了强大的反坦克能力,使其在复杂和多变的战术环境中保持了战斗优势。

现代坦克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技术瓶颈。第四代主战坦克在防护、机动性和火控系统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例如,主动防护系统、复合装甲和先进的火控技术,使得现代坦克能够在高威胁环境中执行任务。然而,这些技术进步是否能带来质的飞跃,仍然受到反坦克武器威胁的制约。高精度导弹、无人机等新型反坦克手段,能够有效削弱坦克的优势,使得现代坦克在战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反坦克武器对坦克优势的削弱,已成为现代战场上的显著特征。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能够对坦克进行远距离和精确打击,极大削弱了坦克的进攻优势。例如,无人机的侦察能力和高精度打击,使得坦克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受到威胁。面对坦克时,士兵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热成像、激光制导和无人机侦察,进行有效的反制。现代反坦克武器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坦克优势被逐步拉平,战术上需要更为灵活和多样化的应对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寄居蟹”坦克的出现,是对现代反坦克威胁的一种回应。这种坦克的设计背景和动机,源于应对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等新型威胁,重塑坦克的进攻优势。“寄居蟹”坦克在设计上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包括外部防护的加强、电子对抗设备的安装,以及扫雷能力的增强。这些改进使得“寄居蟹”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战斗效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克拉斯诺格夫卡战场上的表现,展示了其能够在复杂战场环境中有效应对多种威胁,维持坦克部队的作战能力。

二战后的军事科技演变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战争中的攻守平衡。制导武器和先进战斗机的出现,赋予了现代军队强大的进攻能力。五代战斗机,如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22,展现了空中优势的绝对压倒性。歼-20和歼-11B相比,歼-20具备更先进的隐身能力、感知技术和作战系统,而歼-11B则更多依赖于传统的空战能力。类似的,美国的F-22和F-15、F/A-18在战斗记录中也显示出五代战斗机对四代机的优势,不仅在空战中占据主导地位,还能够有效支援地面作战。

空地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在现代战争中进一步凸显。地面装甲部队在缺乏制空权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空中打击和侦察的威胁,因此依赖于空军的支持来实现进攻优势。在二战中,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展示了空地协同战术的成功应用,通过精准的空中打击支援地面部队,极大提高了作战效率。现代战争中,先进战斗机不仅负责夺取制空权,还通过实时的数据链和情报传输,支援地面装甲部队的作战。这种空地一体化作战,使得地面部队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更有效地执行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空天军的表现揭示了空地协同作战的局限性和挑战。尽管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空军力量,但在俄乌战争中,未能彻底控制制空权,导致其地面部队在进攻中缺乏有效的空中支援。此外,缺乏精确制导炸弹,使得俄军难以进行高效的空中打击,进一步暴露了其在信息化指挥系统上的不足。空地协同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对于现代战场的效果至关重要,能够实时提供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决策支持,然而俄军在这方面的现状,限制了其整体作战效能。

地面装甲部队在现代战场上面临的现状与挑战是复杂多样的。主战坦克的技术水平逐渐趋于平权,各国在主战坦克的研发和装备上,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例如,德国的豹2A6和俄罗斯的T-72坦克在技术性能上,各有优劣。在俄乌战场上,豹2A6展示了其在装甲防护和火控系统上的优势,而T-72则通过改进型展示了其在简易维护和低成本作战中的优点。然而,面对现代化无人机和反坦克地雷,这些坦克仍然需要不断调整战术和装备,以提升应对能力。

现代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侦察和打击能力,使得坦克部队暴露在更加复杂的威胁环境中。无人机能够远程监视、引导打击和进行战术支援,使得坦克的传统隐蔽和防护策略受到挑战。同时,反坦克地雷的发展,也对坦克的机动性构成威胁,使得坦克在通过复杂地形时,需要更加谨慎和依赖于工程支援来清除地雷障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