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

曹公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不只是着重表现这十二个女子,更是在排名之中透露出了自己的喜爱。排名第四的探春,虽然是庶出,远比不上王熙凤和湘云的身份,但曹公却将她放在了金陵十二钗第四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在这些女子当中,另一个人也显得十分特殊,那便是位居第六的妙玉。她是十二钗之中唯一一个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没有亲缘关系的人,其地位却在王熙凤之上,这让我们不由地对其高看两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入佛门,命途多舛

妙玉和林黛玉一般,也出生于苏州的官宦之家。但是,她自幼多病,无奈之下父母只得在她三岁那年将其送入佛门,成了玄墓蟠香寺的小尼姑。

然而,遁入空门不久,她的父母便早早亡去,全靠自己的师父将其养大。

佛门清修的日子,让妙玉本身远离了俗世红尘,因而心性也较俗世之人高洁,于佛法也颇为精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七岁那年,妙玉随同自己的师父入京居住,可第二年师父便圆寂,只剩自己一人在师父的嘱托之下静居京城。又过了一年,妙玉十九岁的时候,贾府的大观园建成。因为王夫人崇佛,因此下帖将她请到了大观园的栊翠庵居住。

这时,妙玉的人生才开始与群芳接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妙玉自小遁入佛门,但其心性并未如同真正的佛家弟子一般六根清净、入眼皆空。

  • 感念恩情,尊重贾母

关于妙玉,令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带着一群人前往栊翠庵吃茶的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贾母她们不过是一时兴起,但到了栊翠庵之后,妙玉对于这样的突然来访,不仅没有感到没冒犯,还对他们进行盛情款待。

尤其是对贾母,可以说是格外优待:

只见妙玉亲自拣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捧与贾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茶杯格外讲究之外,妙玉对于贾母吃的茶也格外谨慎,沏的茶也是老君眉。

而这,除了贾母在贾府之中尊贵的身份之外,更多便是感念贾府给了她一个清净的容身之所。

可以看出,妙玉与世俗之人一般,将情意看得颇为重要。同样,除了重情之外,她的分别心也在这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三六九等,分别心重

在一行人之中,并非每一个人的茶杯都相同。贾母所用的,是用精致茶盘所托的成窑茶杯,其他人的便要次等一些:

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如果说妙玉是感念贾母恩情,但当初将她请入大观园的却是王夫人,可见王夫人在她心中也是被分了等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她对待刘姥姥则更是分别心明显。

对于这样一个同样年迈的老人,仅是喝了半盏茶,她所用过的茶杯便要求被扔了。由此可见,妙玉对刘姥姥这样的俗人是极为不待见的。

她虽是出家人,还住在寺庙之中,但十几年的修行,并未让她摒弃对人等级的划分,同样为世俗观念所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当众人一同吃茶的时候,她又用小动作将钗黛二人单独邀请去吃茶,由此可见她心中也有亲疏之别。

不过,虽然她对贾母格外尊敬,也邀请了宝钗前往喝茶,但这两人都没能入了她的眼。在整个贾府之中,能入妙玉眼的,无非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潇湘妃子:林黛玉

在大观园中,林黛玉本就是清冷高洁的形象,故而在“清高”一方面,她与妙玉之间便不谋而合。而这样一个女子,自然也就会吸引到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