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曹勇 文/图/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话说玉门,集齐了中国边塞诗

开宗明义。在玉门,有个中国边塞诗展览馆,集齐了中国边塞诗。

中国边塞诗展览馆,建于玉门市4A级景区——玉泽湖公园内,是国内首家以边塞诗为主题的展馆,2018年10月正式落成开馆,记录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的经典边塞诗歌作品,生动展示了波澜壮阔的边塞史诗画卷和边塞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壮举;可以见证王昭君深明大义,和亲出塞的历史情景;可以领略王维挥毫著就千古边塞名诗《使至塞上》的意气风发;可以体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凌云和封狼居胥的奇功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塞诗的世界宏大悠远。最出名的莫过于王昌龄的那曲《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横绝长空,绵延悠久、厚重深沉的边塞历史扑面而来,让人豪情顿生。

中国边塞诗的主要舞台是在北方,尤其是西北为重。

边塞诗这颗健壮的种子,从先秦破土而出,经茁壮成长,至唐代发展臻于鼎盛,宋元明清,赓续播衍,形成了慷慨豪迈、气象蔚然的壮丽流派。

边塞诗最为鼎盛的时期为隋唐阶段。这一时期,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也空前繁荣,广阔的疆域与频繁的边塞战争为诗歌的创作奠定了现实基础。

隋代的边塞诗以“清俊刚健,昂扬洒脱”为其主要特点,为唐代边塞诗奠定了激昂慷慨的主调。初唐时期的边塞诗壮慨豪迈,气象峥嵘。“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边塞诗立足现实,充满憧憬,具有统一的世界强国所带来的自信自豪,可以说是盛唐诗人功业理想大合唱的前奏与序曲。

进入盛唐,达到了边塞诗创作的顶峰。高适、岑参、李白、王维、王之涣等名篇倍出。边塞诗人们从军出塞,歌咏建功立业,抒发了壮志豪情,奏响了盛唐边塞诗的雄伟高歌。

经历了盛唐的顶峰,到了中晚唐时期,边塞诗逐渐回归了理性,呈现出冷峻深刻的特征。已经淡弱了盛唐时期曾有的理想歌唱与胜利赞歌,变成了冷峻深刻的理性思考,揭示出边塞战争违异人性的终极本质,充满了浓重的悲剧精神,达到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思想高度的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边塞诗展览馆建于玉门,当然有其道理。

众所周知,玉门建制久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历史上有名的丝路要道和边塞重镇。“玄奘西天取经、张骞出使西域”都在此处留下足迹,玉门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维”之称,边塞文化浓郁,相关诗词文学作品更是灿若繁星。

研究统计,从先秦至近代,有208位诗人、词人创作了以“玉门”“玉关”“玉塞”为主题的诗词曲,共300首,时间跨度长达2000余年,仅《全唐诗》中就有100余首。“玉门”边塞诗是中国边塞诗史浓墨重彩的瑰丽篇章。

在展览馆的二层,可以观赏到国内首部全景式边塞诗主题情景剧,剧场以四面画卷沉浸式投影空间为主体展示形式,局部搭配全息幻像及全息大屏升降技术,提炼边塞诗主题情境为展示内容,展演多幕视听震撼、美轮美奂、感人至深的边塞诗情景剧。

这里,还有一个寓教于乐、互动科普的体验空间。站在国内唯一的走马灯式故事景窗前,旋转灯体每一面都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边塞故事,游人走马观“画”,就能欣赏风云激荡的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馆内,还陈列有先秦至明清的作品选录的线装书籍、竹简及研究著作。旨在创建国内最大的边塞诗典藏公众电子智库(指多媒体),完整收录历代边塞诗词,目前已经收录有边塞诗2000首。

读边塞诗,不仅是让我们去欣赏诗歌的雄壮之美,体悟戍边守土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悲壮,更是要发扬承继刚健勇武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

读诗知史,启迪当下。这也许正是中国边塞诗展览馆的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