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唐朝时期,总体上国运昌盛,武将们忙着南征北战,文人们忙着仕途功业,大家都在四处奔走,从而造成了无数感人至深的送别场面,进而催生了大量的送别诗。
送别诗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的诗人穷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写诗,最终却没有流传下来几首诗。有的人一生都不曾写诗,却因为一首送别诗而千古留名。
这样的人,我们知道很多,比如李白《赠汪伦》中的“汪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辛渐”,高适《别董大》中的“董大”,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元二”,如此等等。
下面说的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将军,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他的故事,据说是一位早年战功卓著而老来失意的姓李的将军,但是他却留在了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的诗中,流传于后世而被我们记住。
中丞是一种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为宰相以下的要职,唐朝时期,有些比较重要的驻守边关的将军一般都封个御史中丞的官职。
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李中丞被斥退罢归,刘长卿为其不幸遭遇所感,写下一首《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曾经的征南将军,如今四处漂泊,流离失所。
想当年,威武雄壮,曾指挥过十万军队。
罢官归来后,在家乡也没有什么产业。
人到老年,仍然留恋着过往的清平盛世。
少壮之时,独自镇守边疆,保一方安宁。
曾经出生入死,不畏死亡,也只有随身佩戴的宝剑所深知。
漂泊在这茫茫汉江之上,随波逐流。
日暮黄昏,已是垂暮之年的你又要去往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长卿这首《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是一首送别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先发出浩叹,点明所送友人以前的身份,就是这样一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斥退罢归,投老江头,恓惶而去。
接着,写友人的困顿坎坷,罢官之前,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罢官之后,一无所有,生活无着,而心中仍眷恋着朝廷。
然后,追忆将军昔日独守边疆,威震一方,关塞安宁,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那柄宝剑知道。
最后,以实景结尾,想象英雄迟暮的老将远去汉阳后的景况,身处茫茫汉江之上,一颗孤独的心将如何安放?
全诗情调悲怆,用语豪壮;句酙字酌,句凝字稳;今昔对比,反差强烈;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语意含蓄,情感真挚;蕴藉深邃,感人至深。
突出特点是将昔日事与眼前事交错起来,在追忆往昔辉煌的同时,感叹眼前的冷落,以深沉真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越功绩,对老将军晚年罢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
李中丞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战功卓著却在迟暮之年被朝廷无情地抛弃,幸运的是他的辉煌业绩被刘长卿用一首送别诗记录了下来,且伴随着“轻生一剑知”的名句而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