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边的感动】群众的“解铃人”与“贴心人”——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昂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昂多(左二)与同事实地调查一起草山纠纷。李永波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五月的高原,虽有绿意点缀于山川之间,但天气多变,行走其间仍能感受到丝丝凉意。5月31日,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昂多,正在办公室与其他两名同事讨论一个发生在2月4日的草山纠纷案。

这起草山纠纷的起因是索乎日麻乡尖木村四社的牧民穷某与多某因草山界限的划分而起了矛盾,两方争执不下,于是便向索乎日麻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了调解申请。昂多和乡上的几名专职调解员在接到申请后,立马前往事发地进行调解。

到达目的地后,昂多先将尖木村现任以及卸任的村干部召集了起来,充分了解矛盾双方的基本情况,而后前往当事人家中分别听取两方的意见。经过一整天的调查得知,穷某与多某草场相连,年初,穷某看到自己草场旁边一直没有拉网围栏,便起了私心,将自家的网围栏向东扩延了几公里,一直在外乡居住的多某回到自家的草山看到被拉起的网围栏,便气冲冲地跑到穷某家中讨要说法,矛盾随即爆发。

“你俩是一个村的,以后需要相互照应的地方还很多,况且都快过年了,没必要因为这样一件小事而影响了过年的心情……”昂多通过不断地举例子、讲事实、摆依据,最终在调解的第三天,自知理亏的穷某服软了,同意拆除私自扩建的网围栏。事后两人签订了矛盾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时隔四个月,这起纠纷虽已被成功化解,但目前他们两家关系处得怎样?是否履行了调解协议?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昂多的心中,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回访。昂多与同事来到当事人家中,两人如今有说有笑,隔阂与误会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感谢昂多调解员长达三天的调解与劝说,我们两家对于调解的结果很满意,现在我们两家相处得很融洽,经常在一起,有事互相帮忙。”多某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

昂多是索乎日麻乡章达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索乎日麻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有着14年党龄,2022年被评为全省“最美调解员”,2023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24年被评为第一季度“青海好人”。

寒来暑往,他一直奔走在矛盾纠纷调解的第一线,在他17年的调解生涯中,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共400余件。昂多说:“我调解的宗旨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而我所秉持的原则是公平公正。”

几年前,昂多有一个表弟因为离婚的赔偿金与前妻发生争执,随即向索乎日麻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进行调解,而昂多正好是此次矛盾的受理人,表弟找到昂多请求他能够在调解中偏袒自己,让自己成为受益的一方,并表示事后会以重金感谢。昂多听后生气地说:“我既是党员也是专职调解员,我有自己的党性与原则,不会因为有亲戚关系就偏袒于你,这样公平何在?”表弟听完悻悻而去。

“类似的事我哥哥昂多经历了很多,但他每次都能保持冷静理智,以一碗水端平的方式去解决,这么多年他始终以辖区内群众的利益为调解的出发点。”昂多的表妹却三忠说。

4月上旬,昂多受理了一起因债务纠纷而造成的矛盾。事情的起因是索乎日麻乡的牧民格某曾借给谢某18000元,但距双方约定好的还款期限过去了三年,谢某却迟迟不还,当时因格某的母亲生病住院急需用钱,格某便去找谢某讨要欠款,谢某却以各种理由搪塞,不愿归还借款,格某一气之下便与谢某发生了肢体冲突,致谢某轻微伤。昂多在充分了解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将13500元积蓄拿出来给格某应急。与此同时,昂多积极与两方当事人进行沟通调解,最终谢某同意归还格某本金18000元,并表示不追究格某殴打自己的责任,两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昂多是我们这支调解员队伍的主力军,每次遇到矛盾纠纷的调解,他总能以合适的角度切入,并通过理清事实、举例说明、耐心沟通等方式与矛盾双方反复磋商。他的这一套独特的调解方式不仅在我们索乎日麻乡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在邻乡乃至全县都引起好评,我们都以他为榜样。”同为索乎日麻乡专职调解员的加木次说。

“我的初心就是想为维护牧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和谐作贡献。”昂多说,调解工作一定要合法合情合理,必须要认真对待,不能抱着蒙混过关的态度,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将矛盾解决在萌芽,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才能既做好群众的“解铃人”,又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李永波)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