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模式开启,如何辨别自己是否中暑?中暑后又该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主任樊晶光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与此同时,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得知:近期广州气温居高不下,包括防暑药、眼药、驱虫药、清热解毒药物在内的夏季常用药都呈现热销景象,相关药物供应十分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暑药受青睐,暂无特效预防药

在白云区某连锁药店内,店长介绍称,相较一个月前,近期藿香正气液、十滴水、金银花颗粒、清凉油等药物的销量出现明显涨幅,金银花颗粒、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药物的问询度、成交量都有所上升。“部分消费者会主动咨询药师,要常备哪些防暑药物;还有的则根据自身需求和生活经验自行选择药物。”其介绍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防暑药备受青睐,但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特效药可以完全做到预防中暑,所以防暑药可以常备并随身携带,但没必要提前服用。部分家长希望能在出门前给孩子服用“防暑药”做到提前预防中暑,然而目前医学上没有公认的药物可预防,且有些“防暑药”的辅料中可能含有酒精等不适宜儿童的成分,自行服用反而可能引起相关副作用。此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对中暑所致的体温升高无效,不宜应用。

记者获悉,每年入夏,安宫牛黄丸市场需求都会大增,从而带动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销售增长。近日,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官网显示,港版一粒装安宫牛黄丸价格为128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189元),6粒装安宫牛黄丸价格为768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7133元),每粒规格为3克。这意味着此次涨价幅度超过20%。同仁堂董秘办表示,涨价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内地版安宫牛黄丸暂未收到涨价通知。记者从电商渠道获悉,目前在售的安宫牛黄丸品牌众多、供应充足,市场供需较为稳定。

空调房警惕“干眼症”,眼药、驱虫药需求攀升

入夏以来,用户爱眼护眼用药需求持续攀升。美团买药健康指数显示,近一个月,眼药水搜索热度长期位居五官用药品类榜第一。其中,“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搜索热度较高,长期位居五官用药热搜前十名。整体来看,用户眼部健康需求主要集中在消炎止痒、缓解疲劳及眼干眼涩三大类别。“眼科用药下单用户集中在20~35岁,占比约60%。除了儿童护眼需求外,上班族爱眼护眼需求同样值得关注。”美团药学服务中心负责人提醒,上班族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夏季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再加上长期盯着电子屏幕,很多人会出现眼睛干涩的情况,需要警惕患上“干眼症”等眼部疾病风险。

此外,记者了解得知,近期部分驱虫药的市场需求也在增长。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入夏比较适合用驱虫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对此,大参林药师何黎敏表示:如要服用儿童驱虫药,建议儿童定期到医院化验大便,确定体内是否有寄生虫以及所患肠道寄生虫的类型,如果有的话,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症驱虫药。“小儿肠道寄生虫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蛔虫、蛲虫最为常见。目前市面销售的驱虫药有多款,功效有针对多种寄生虫和仅对某种寄生虫有效。如需治疗蛔虫、蛲虫感染,常用的儿童驱虫药有磷酸哌嗪宝塔糖、阿苯达唑。”何黎敏介绍称。

荔枝上市看球熬夜,清热降火药走俏

夏至已至,尽管荔枝上市后价格居于高位,但不少人还是一不小心吃过量。伴随荔枝热卖,近期清热降火药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热销景象。

适当吃一些荔枝可以很好地起到开胃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止咳、养脾,但俗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专家表示,荔枝吃多了非常容易导致人体“上火”,有的会出现流鼻血症状,有的则会引发口腔溃疡与牙龈出血发炎等,所以吃荔枝别贪多,吃多了可能导致“上火”。此外,从中医角度来说,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荔枝,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者或有急性炎症者,这些人群不宜吃荔枝,吃了会加重病症,特别是儿童患者。

记者走访广州本地零售药店得知,近期包括白云山口炎清颗粒、花城抗病毒口服液等在内的清热降火药物出现了销售小高峰。“不仅仅是因为吃荔枝导致清热降火需求大,看欧洲杯熬夜等,也容易导致‘上火’。”一位执业药师这样告诉记者,口炎清颗粒药性温和,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纯天然中药精心组方而成,适用于广大消费者,对于吃荔枝、熬夜导致的阴虚火旺、口腔炎症等问题,有一定疗效;此外,能够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抗病毒口服液也进入了销售旺季。“连翘是这类抗病毒口服液中的主要成分,其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药师表示。

答疑解惑

国家卫健委:中暑有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

樊晶光介绍,中暑一般有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者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头晕、头痛、乏力、口渴、面色潮红等症状,这有可能就是中暑的先兆。如果出现了短暂、间歇发作的肌肉痉挛,可能就是钠盐丢失引起的热痉挛。

热痉挛一般发生在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者运动量过大的时候,大量出汗且仅仅补充了水分的人群。如果出现了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明显加快等症状,可能就是体液和钠盐丢失过多而引起的热衰竭。热衰竭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可能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里最严重的。”樊晶光提到,热射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急骤高热、皮肤干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起多器官的功能障碍。

中暑后如何采取急救措施?樊晶光称,如果是在高温天气下户外工作,或者活动时出现了中暑的先兆,要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了肌肉痉挛,还要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料,比如含有钠、钾、镁这些元素的饮料。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存在,而且不断加重,要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了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甚至昏迷这些症状时,要即刻就医。

文/涂端玉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