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美国学者希伯尔特考古发现一枚黑玉印章。印面呈正方形,上面刻有五个红字(或三个或四个),背上有横置瓦形钮,碳十四检测伴生物的结论是公元前2300年,即中国五帝时代。

2001年,在哈佛大学的学术研讨会上,希伯尔特指出“确信这是一枚刻有某些符号和文字的印章”。更重要的是,这枚刻有汉字的印章在土库曼斯坦出现,西方学者认为就“迫使我们重新用一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考虑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

那么,安诺石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会不会改写中国文字的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印字符源自中国

安诺石印见诸报端之后,立即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其中已故著名学者李学勤连写两篇分析文章,即《中亚安诺遗址出土的石印》与《安诺石印的启发》,其中指出安诺石印上的五个字符,“都可以在中国史前陶器符号中找到。”

李学勤认为,安诺石印上共有五个字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来看:首先是一竖笔的上下两端反方向钩笔,为“乙”字的符号,在蚌埠双墩、西安半坡等遗址中有极为类似的字符;其次为“木”;第三为“五”,该字符在中国存在已有万年,最早出现在彭头山遗址;第四为“一”;第五的“匸”为祭祀天神时盛放食品的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李学勤的分析,学者蔡云章在《中亚安诺石印文字考略》一文中指出,安诺石印文字大意为:在万物萌生的春季里,向主掌草木生长的天帝神灵,呈献五十一筐祭祀食品。

安诺石印字意考证对不对暂且不论,重要的是通过与中国史前字符对比,可以看到安诺石印上的文字,在更早的中国遗址中都存在,因此以目前证据而论,安诺石印字符源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诺石印极其诡异

尽管安诺石印字符都可以在中国更早的遗址中找到,但安诺石印本身极其诡异,笔者归纳了一下,大致主要有以下四点诡异之处:

首先,安诺石印形制。安诺石印与西亚文明、印度文明等的印章皆不相似,而与年代远在其后的中国印玺极为相似。总之,就形制而言,安诺石印非常突兀,跳过了演化发展阶段,突然走到中国印章成熟形制阶段。

其次,安诺石印文字。该文字与苏美尔、印度文明等的印章文字全都不同,而且在中国以外地区,除此之外,也没有发现4000多年前中国文字的遗存。也就是说,安诺石印与周边文字全都不同,却与远在东方的中国文字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石印字体排版。安诺石印上的字符,均由直线笔画构成,犹如后世字体,而且排版非常和谐,整体非常规范非常成熟,详情可见上图。与之相比,下图商代印章远远不如,甚至直到周朝中期之后才能与之相比。

第四,文字过于成熟。古文字家裘锡圭研究之后惊奇无比,指出如果不告诉他出土地址与断代信息,“我会认为这个文字就是汉字,而且不会早于西汉”。反过来说,石印文字看起来非常成熟,属于西汉之后的水准。

总之,在远离中国的中亚土库曼斯坦,出土了唯一一件与当地或周边尽皆不同、却与中国相关的印章,且字符上与中国史前字符相同,印章形制字符排版极为成熟、却只与后世中国的相符,这些诡异情况纠结在一起,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历史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诺石印异常背后

本世纪初,中国检测了西亚与欧洲黍米,结果发现原先断代被大大高估,两者都被高估了1500年以上,于是所谓“黍米起源于西亚”的西方结论被推翻,黍米不出意外的起源于中国。探究其原因,学者认为西方黍米是“晚期混入”,就是晚期黍米通过虫洞之类混入到了早期地层中,于是导致西方判断错误。

因此,地层或基于地层之上的断代,是一切考古研究的基础。安诺石印如此异常,那么会不会地层出现错误呢?就是实质后世的印章被错误断代为距今4300年?但发现者希伯尔特否认脱层的可能,肯定的指出“关于地层和发现该物的方法不存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如此,安诺石印“异常”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历史真相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可能:

首先,李学勤、蔡云章等著名学者,通过对中外文字、印章历史等的研究,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其中蔡云章认为“安诺石印可能是距今4300年前,中原地区西行的商客或西迁部族,在安诺地区举行“春分朝日”祭典时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其次,西方学者的“迫使我们重新用一种根本不同的方法,考虑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这句话耐人寻味。也就是说,在距今4300年时的安诺石印上出现汉字,背后隐藏的叙事是汉字可能是西来的,这就呼应了中华文明西来说、汉字西来说的西方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世纪前后,西方如日中天,中国国势危如累卵,这一时期西方学者胡编乱造,大肆贬低中华文明,将中华文明矮化为其他文明的支系。甚至,中国现代茶圣当时痛心疾首地说“一个衰败了的国家,什么都会被人掠夺!而掠夺之甚,无过于生乎吾国长乎吾地的植物也会被无端地改变国籍!”可见,当时西方学者对中国可谓毫无学术道德可言。

苏联解体之后,西方再次如日中天,甚至提出“历史终结论”,就是认为西方制度是最好的制度,是人类终点性的制度。这一阶段,西方学术界也盛气凌人,比如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报告发布时,西方学者直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认为当时中国夏朝考证一文不值。与此同时,大肆贬低解构中华文明、吹捧西方文明的文章也屡见不鲜。

在这种情况下,中亚突然出土一件诡异的印章,这就不能不让人多想。基于西方考古造假、与打压中华文明的传统,这件印章是真是假,或者说断代有无失误,还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话题。毕竟,西方对中国历史与考古并不了解,如果真是伪造,出现漏洞实属正常,就像前两年英国出土的简体中文“吉姆在这里”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关于安诺石印,还有两点值得思考:

首先,无论安诺石印什么情况,都动摇不了中国文字本土起源的事实,相反或可说明中国文字在向西传播。西方学者的“迫使他们重新考虑中国文字起源问题”,完全忽视了中国存在更早的汉字,而且孤证不立,实质根本不可能动摇中国文字本土起源。相反,这句话可能暴露了西方想要歪曲中国文字起源的心思。

其次,安诺石印诡异情况,甚至有点“穿越”的风格,让人有种似曾相识之感。在西方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情况,比如德国3300年前的青铜宝剑、以色列万年之前的篮子等;在西方历史叙事中,古希腊典籍里存在很多“不符合时代特征的先进知识”。因此,安诺石印的诡异与西方风格类似,这一点显然值得玩味。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蔡云章——中亚安诺石印文字考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