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南方天文台天文学家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一个距离地球3.6亿光年的星系的亮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可能是其核心超大质量黑洞苏醒的结果,太阳系会因此而被吞噬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按常理出牌的SDSS1335+0728

这颗星系位于室女座方向,星系名为SDSS1335+0728,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100万倍,曾长期处于沉寂状态。

早在2019年12月,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就已经触发了警报,发现该天体突然亮度增加,而在此前将近20年的观测期里该天体都没有明显的亮度变化。时隔五年,它的亮度仍在增加,这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下图黑色虚线,是触发警报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文学家惊奇的发现,在2021年,它的紫外波段与2004年相比亮了将近4倍,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到了2024年2月,它竟然开始出现x射线波段的辐射,这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的节奏,让天文学家们立即展开了两种猜测:

第一种:恒星潮汐破裂事件(TDE)

恒星极有可能在正常的运行的过程中,靠近了周围的黑洞,黑洞强大的引力将其拉伸撕裂。与此同时,在逐渐形成吸积盘的过程中,构成恒星的气体因旋转加速,产生辐射并发出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活动星系核亮度变化事件(AGN)

活动星系核其主要特征为核运动,亮度变化的原因是恒星在热核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另一种能源,因此被人类所观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种猜测,实际上都是超大质量黑洞的极端吸积形式,区别在于有没有较长寿命的吸积盘。众所周知,在休眠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不会产生长寿命的吸积盘,因此AGN的概率更高。

天文学家认为,如果被证实是第一种,那么将会是人类天文观测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且最微弱的TDE事件,如果被证实是第二种,那么将会是观测史上最强的AGN事件。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发现的活动星系核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也并不普遍,大部分的星系都没有AGN的活性,难道AGN的活动需要一种神秘物质的触发,而它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目前,这仍然是一个谜团,而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个黑洞与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没有关系,太阳系还安全吗?

理论上在一定的距离之外,黑洞表现的力学特征与同质量的恒星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它并不会一直吞噬下去,直至把整个宇宙都吃掉。它只会静静的在自己的轨道上做一个安静的吃货,等着食物送上门而已。而它离地球有3.6亿光年,这就意味着光要走3.6亿年才能到达地球,3.6亿年前地球正经历着泥盆纪大灭绝,当时的地球霸主三叶虫刚被埋进泥巴里没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对于从静止状态转变为AGN状态的黑洞,研究意义非凡,可以帮助人类理解黑洞袭击背后的物理原理,更有利于了解宇宙演化的相关知识。

当然,我们不必慌张,首先是离的远着呢,其次慌张也没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