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刘胡兰!”

毛主席听完任弼时的汇报,喃喃念了两句,随即悲愤地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这是独属于刘胡兰的评价,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的一份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胡兰是山西文水人,很小就失去母亲,父亲再娶一个继母,还有个妹妹,比她小三岁。

从小,刘胡兰就目睹村里土匪恶霸的恶行,对此深恶痛绝。

抗日战争打响后,党的抗日队伍来到文水县,在当地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文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在当地办学校,对农民实行减租等一系列民主改革。

刘胡兰有了上学的机会,她非常珍惜,经常练字练到很晚,进步很大。

正是这个时候,刘胡兰接触抗日运动,家对面有一个中共地下党“特工站”,年少的刘胡兰经常跑过去听抗日故事,唱抗日歌曲。

父亲刘景谦等当地群众有时会帮八路军运送物资,在路上碰到敌人的阻击,别的人会扔下东西就跑,刘景谦都是找个地方躲起来,等敌人走后,再把物资运送过去。

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结婚前曾是娘家那边的妇救会成员,嫁到胡家后,教刘胡兰姐妹识字,给他们灌输先进的革命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刘胡兰虽年纪尚小,但懂道理,大气果敢,妹妹刘爱兰常说:“姐姐从小就是勇敢坚强,大气的性格,从不扭扭捏捏。”

长期的革命熏陶,让刘胡兰很早就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事,人应该怎样活着。

文水县第一个儿童团成立后,10岁的刘胡兰,当仁不让地成为儿童团团长,年纪小作用却很大。

刘胡兰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放哨,站岗,曾说:“前方的战士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

她还曾和小伙伴们到前线支援,帮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帮部队运送弹药,直到战斗结束才撤回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妄图独占胜利果实,解放区军民不得不拿起武器,捍卫胜利果实。

14岁的刘胡兰参加县里的妇女培训班,结束学习后回到村里,担任村里的妇救会秘书,组织大家抵抗国民党,动员群众团结起来。

她表现突出,年纪小,被批准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国民党狗急跳墙,开始对解放区进行疯狂反扑,文水的“白色恐怖”愈加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党员们的安全,组织上计划将一些身份暴露的党员撤离,刘胡兰的名字也在名单上。

刘胡兰却主动要求留下,她说:“我就在这里,这里的人我熟悉,地势地形我也熟悉,我留在这里更能发挥作用。”

就这样,刘胡兰继续留在村里战斗,期间她配合武工队,处决一个伪村长。引起反动派的注意,她的处境变得更艰难。

就在党组织再次通知刘胡兰撤离村里时,一大队敌人包围村庄,四周架起机关枪。

刘胡兰的妈妈劝她去躲一躲,她知道这些人如果不抓住几个共产党,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

当时刘胡兰摘下手上奶奶留给她的遗物,一个银戒指,用一个白手帕包好,放在空的清凉油盒子里,递给妈妈后站了出来。

敌特派员张全宝指着刘胡兰说:“你们说她是什么人?”

一个老汉说:“她是个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全宝接着说:“她是个共产党,你再说她是好人,我就铡死你。”

为了问出共产党员名单,敌人先后铡死六名革命群众,在战友的鲜血前面,刘胡兰分毫不让。

张全宝接着承诺给刘胡兰家田地,给她钱,丝毫没有打动她。张全宝黔驴技穷,只得恐吓她说:“只要你说一句,再也不做共产党,我就不杀你。”

“杀就杀,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刘胡兰说完这句话,走过战友的遗体,自己躺到铡刀上去。

反动派就在众多群众面前,按下铡刀,英雄刘胡兰,就这样献出年轻的生命。

当时刘胡兰的妹妹,年仅12岁的刘爱兰,亲眼看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姐姐身首异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很长一段时间里,刘爱兰都不爱说话,闭上眼,脑海里都是姐姐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身影。

随着刘爱兰慢慢长大,更加理解姐姐的选择,期间她被选入部队话剧社,扮演自己的姐姐刘胡兰。

刘胡兰惨死在敌人铡刀下的情景历历在目,刘爱兰全情投入,把姐姐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刘胡兰》话剧获得很多人的赞赏,当时有规定观众不能带东西进去,因为一部分观众在看到刘胡兰牺牲的时候,情绪激动,有的拿起石头砸演员,甚至有战士当场拔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后,刘爱兰被安排在沈阳工作,有幸福的家庭,她经常说:“如果姐姐没有牺牲,她肯定会为革命做出更多贡献,也会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2000年,刘爱兰在沈阳逝世,享年85岁,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她替刘胡兰看到也感受到,这就是刘胡兰牺牲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