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了几年“无糖饮料”的商家,终于把手伸到大家最熟悉的领域了——

今年夏天,可乐气泡水靠边站,茶饮也不新鲜,新晋冒头的是瓶装的红豆薏米水、枸杞水、绿豆水、玉米须茶

平时在家自己就能熬的中式养生水,正在悄悄成为超市、便利店货架上的新流行。

小红书女孩也为它打成了两派,一派不满意这种中式汤水做成瓶装后的味道与口感,吐槽“到底是谁在喝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派爱得不行,哐哐囤货、吨吨下肚,直言这就是炎炎夏日的“打工人新机油”,其他都不错但最值得吐槽的是6.5元/瓶的零售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这些年瓶装饮料抢占市场的大战,从代糖卷到低糖再到无糖,短短几年就用无糖茶饮抢占了年轻一代的心智。

当各大品牌纷纷推出又一轮主打健康的中式养生水,这到底是长期的真需求被发掘,还是各大品牌为开辟新赛道“卷”出来的伪流行?

01

无糖饮料里,

中式养生水成了新宠

如今“无糖”两个字的流行,会让人觉得我们对于夏天的记忆正在被篡改。

小时候的炎炎夏日,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从小卖部买到一瓶冰镇可乐,而今天走进便利店,会发现可乐已经不在冰柜最显眼的位置;

取而代之的是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和三得利的乌龙茶,而今年加入这一行列的则是以绿豆水、红豆水为代表的中式养生水。

中式养生水,就是食材和制作工艺都符合国人“养生“认知的即饮植物饮料。

一般常见的原料,就是红豆、薏米、枸杞、红枣、绿豆、菊花、大麦等“听着就健康”的药食同源食材。

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

随着更多品牌的入局,预计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速将超过88%,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亿元。

作为饮料界对新动向反应迅速的品牌,元气森林早在去年2月份就孵化了全新品牌“元气自在水”,红枣枸杞水、红豆薏米水两款产品在天猫旗舰店上架5天就卖断了货;

后面还冲进京东、天猫多个销量榜前十,以至于元气森林在7月份又推出了新品清爽绿豆水,更加针对解暑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式养生水,不难理解,是本就如火如荼的、代表健康的无糖饮料赛道中新杀出来的细分品类。

根据尼尔森IQ的数据统计,2023年国内无糖饮料行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26%。

以其中最火的茶饮为例,《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通过分析天猫淘宝平台近五年的销售额发现,无糖茶在线上的销售额从2018年的4679.5万元,到2022年达到44730.7万元,五年间实现了近10倍的增长。

可能是史上最注重养生的一代年轻人,现在又把中式养生水推向了瓶装饮料的C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样是无糖,这波中式养生水和前几年爆火的无糖气泡水、以及这两年爆发的无糖茶饮,有什么本质区别?

到底是换了个流行符号,还是健康消费的进一步升级?

第一,光是水讲不出故事,这几年爆火的饮品全都在卷自己的附加价值。而中式养生水刚好在健康的基础上,找到了更细分的价值。

就像前几年元气森林气泡水的爆火,是在打“无糖”(实际有代糖)概念的同时加强了口感;美式咖啡的流行是因为其提神醒脑助消化的功能,以“一根参”为代表的熬夜水出圈则是附加了益气补血的功效。

瓶装中式健康水,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熬夜水的另一个版本,只不过更加工业化和大众化。

但凡带有中式养生色彩的无糖饮料,都是在传统配方里找到了一个具备代表性的品类,以品类带产品。

元气森林的红豆薏米水借用了这两个原料在传统认知中的祛湿作用,踩中了愈演愈烈的“祛湿焦虑”;可漾的“五红汤”更是集合了人们熟知的红枣、枸杞、玫瑰等成分,直击女性养生。

第二,消费者愈发要求配料表“干净”,一点“杂质”也不想忍。

而中式养生水在人们的认知中,自己在家就能煮,即便经过工业加工,在配料表上简简单单地体现为“饮用水,红小豆,薏米”,就看着格外让人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控糖焦虑已经愈演愈烈,这类饮品中绝对不能有任何试图可蒙混过关的代糖。

之前有消费者发现元气森林的红豆薏米水配料表中含赤藓糖醇,就狠狠地发帖“避雷”了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赤藓糖醇的供应商三元生物和保龄宝业绩双双大跌,惨淡程度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三元生物净利润较2022年下滑62.12%,仅有2021年的十分之一;保龄宝净利润下滑57.95%,公司将赤藓糖醇产品销量和价格的下降视为业绩低迷的重要因素。

年轻人对于代糖的抗拒,一直在随着科普的普及而变得更加深入,也确实身体力行地实践着。

02

都来卷中式养生水,也是“被逼的”

说到底,“无糖”+“中式养生”这两大健康趋势,正是品牌们都来卷中式养生水的市场基础。

据媒体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157个无糖即饮茶单品在市场流通,其中新品就占到64个之多。

除了市场需求强劲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也在于——被逼的。

瓶装饮料市场发展几十年,传统领域早已山头林立,无论是老品牌增长还是新品牌突围,都需要一个切入点。

东方树叶在2023年的大翻盘,就让众多饮料制造商看到了中式健康水领域的机会。

其中,无糖茶赛道作为最大的细分赛道,已经卷到了地狱模式。根据马上赢品牌CT的统计数据,2024年4-5月的无糖即饮茶市场份额,仅农夫山泉和三得利两家就占据了超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无糖茶的风口对于大企业来说有很好的消费红利,而对于中小型的企业来说只是跟风,他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很多品牌就选择从其它垂直领域突破,比如中式养生水。典型代表就是开头提到的元气森林。

今年2月,彭博社在一篇报道中援引相关知情人士的话称,元气森林在2021年、2022年的销售目标分别为75亿元、100亿元。但是在气泡水产品降温的背景下,公司2023年的总销售额不到70亿元。

后来元气森林否认了这一消息,并称从未对外披露过相关销售数据。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无糖汽水行业都已经过了巅峰期,行业数据显示,无糖汽水的整体增速在2023年下滑了22%。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元气森林在去年推出了主打中式养生水的“元气自在水”,并在“山中无老虎”的市场下迎来了快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2018年,来自山东的品牌可漾就推出了红豆水瓶装饮料,并且打出“红豆薏米水品类首创者”的招牌。但是在此后之后的五年时间,国内仅有4个品牌布局中式养生水。

前述报告显示,随着元气森林2023年初入局元气自在水之后,在示范效应下,同年陆续有5个品牌入局中式养生水赛道;2024年至今已有10个玩家进入中式养生水行业,赛道快速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纷纷入局的品牌也恰好赶上了一个好时机:

去年酷暑,脆皮年轻人排队去医院敷三伏贴,“冬病夏治”的古法养生理念再度流行;

今年夏天号称史上最热,对于主打养生的中式健康水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推广时机,消暑、降火、解腻、减脂等各种针对性卖点关键词已经从各大社交媒体到各个小区的电梯间铺开。

03

中式养生水的终点会是哪里?

但是,夏天过去后,中式养生水的热闹会不会也随之而去?这个市场又会走向什么方向?

这波风潮,恐怕短时间还不会消散。

站在产品角度而言,中式养生水其实是一个组合创新的“擦边水”,一头擦了传统饮料口感的边,一头擦了功能型饮料功效的边,一头还擦了纯净水矿泉水健康的边。

某种意义上算是集三方优势的消费升级,但在价格上却普遍还处于大众消费区间。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它还只是一个高配版的“无糖”气泡水。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它还有个更为深刻的文化根基——药食同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式养生水的品类,本身都是流传已久的经典传统文化饮品,早已深植于大众的心智基因中,只是重新通过工业化技术装进了瓶子里、产生了新的获取渠道。

就像此前流行的“一根参”熬夜水,当人们看到瓶子里放着一大根人参的时候,本能反应就是它很“补”——这就是文化基因带来的产品直觉。

同理,东方树叶能在十年后彻底翻身,一举超过元气森林气泡水成为销售额百亿的超级大单品,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也在于茶饮在中国市场的特殊地位。

众所周知,到了一定年纪,中国人的DNA会自动觉醒“喝茶”这个爱好。比起年轻化的气泡水,东方树叶们踩的则迟早是全家老小味觉的最大公约数。

在年强人“养生”血脉的全面觉醒下,中式养生水的未来市场还是很具想象空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预见,随着越来越多中式养生水品类的推出,市场也会走向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在激烈竞争过后,可能会出现两个趋势:

一方面,在线下大众平价市场,由于物理空间的局限,所有品牌都将遭遇价格战、营销战和渠道战的短兵相接,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最终依然只会剩下少数巨头;

另一方面,在更加多元化的线上市场,不同价位的消费区间和不同品类的垂类市场,则会爆发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战争,各种细分王者将会从此诞生。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无论现在的无糖饮料、中式养生水多么热闹,“抗糖”这件事终归是反人性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对糖分的渴望是刻在基因里的。

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了活下去,渴望更多的糖分和更高的热量,如今现代的忙碌生活中,渴望甜食的基因却仍在我们体内。

本质上,“抗糖”看似是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卷”健康的另外一种形式,背后驱动的仍然是焦虑和恐惧。某种程度上,让人觉得喝了更健康的饮料们的成功也是因为提供了一种情绪价值。

而在中国更加广袤的县域市场中,糖分焦虑仍然不是最主要需要担心的问题,中式养生水能否打硬碳酸饮料、含糖气泡水们带来的快乐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