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倒了、工作丢了、儿子死了、老婆卷走家里所有的财产跑了、至亲的弟弟一家三口也死了,年已58岁的戚继光迎来了人生中的真正考验和至暗时刻。

作为明朝中后期数一数二的将领,戚继光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一抹亮色。他以一人之力,创造了多个奇迹。

戚继光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荡平了困扰大明朝200多年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北上镇守蓟州重镇,十六年时间,蒙古各部不敢侵扰大明一寸土地。

他一手练成的“戚家军”,“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戚继光打仗一流、练兵最强,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诗人、书法家、著作家、建筑家等等,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民俗风情,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但这么一个文武兼备、样样精通,又善于搞政治的军事奇才,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下抗倭

戚继光,山东登州人。

他的祖上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在云南阵亡后,朱元璋特赐他的后人为“明威将军”,并世袭罔替。

身为将门世家,戚继光自小喜欢舞刀弄枪、研读兵法,他十分佩服历史上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将军,特别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早早便立下宏愿:

“这些才是真正的英雄,长大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戚家虽然世代为官,但不贪污不纳贿,一家老小就靠着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的一点薪俸过日子。

不久,戚继光子承父业,当上了正四品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戚继光正式踏上从军生涯。

但此时的戚继光还只是职场上的一个“小透明”,他每天除了处理政务,就是读书,除了工资低点,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可戚继光的内心却像受刑一样煎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49年,戚继光心心念念的机会终于等来了。是时,蒙古鞑靼部侵袭明朝北境,劫掠人畜、财产无数。

嘉靖帝震怒不已,立即下令将蓟州列为北方九个重镇之一,并抽调山东、河南的官兵,充实蓟州,时年21岁的戚继光便在此次征调之列。

在此期间,戚继光以普通人的身份入京参加了武举考试,并一举中第。

好巧不巧,戚继光刚考完试,就碰上蒙古俺答汗率兵十几万,过古北口长驱直入,逼近京师。

戚继光积极请战,并再次向朝廷上疏,陈述御敌方略,危急时刻,兵部官员同意了他的主张,并提拔戚继光负责京城九门的防卫工作。

最后,俺答汗见京城防卫森严,只得仓促退兵,史书将这次战争,称为“庚戌之变”。戚继光在此战中的出色表现,他的大名很快被人熟知,机会就这么不经意间降临了。

1553年,戚继光在蓟州五年戍防期满,刚回到登州,就被张居正推荐,升任正三品署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的抗倭事宜。

从此,戚继光正式走上了抗倭战场,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定倭患

自明朝建国开始,倭寇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到了嘉靖时期,由于东南沿海军备废弛、卫所建制大幅减员,倭患尤其猖獗。

1555年,27岁的戚继光又被调任浙江担任参将一职,防御宁波、绍兴、台州三郡的倭寇。

结果,戚继光位置还没坐稳,就因为抵御海盗汪直不力,被就地免职。戚继光心里这个火啊,他生平最恨的就是倭寇,本想大展身手,谁知却出师不利。

为了一雪前耻,戚继光再次请战,在张居正的力保下,朝廷批准戚继光戴罪立功。

为了更好的防御倭寇,戚继光痛定思痛,通过不断观察、总结,他发现,上万明军之所以会败给千余人的倭寇,主要在于当地的士兵既没胆气,也没纪律,更别提战斗力了。

但让人欣慰的是,戚继光发现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而且擅长械斗,打架时不打个胜负出来绝不停手,戚继光眼前一亮,这就是理想中的好兵啊。

在请示过上级胡宗宪后,戚继光立即在金华、义乌两地,招募了一支3000人的部队,并严加训练,这就是日后威震海内的“戚家军”。

在发现并解决了己方的问题后,戚继光又发现倭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个人战斗力强,移动速度快、近战杀伤率大。

为了彻底压制对方,戚继光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攻守兼备的“鸳鸯阵”,所谓独虎难敌群狼,个人再厉害也不如群体相互配合发挥的力量大。

在此基础上,戚继光又特制了一种武器狼筅,倭寇再擅长近战,只要戚家军狼筅在手,倭寇只能在2米外干瞪眼。

后来,戚继光又不断变换阵法,衍生出“五行阵”和“三才阵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后,准备充分的戚继光在岑港大败汪直,倭寇死伤众多、狼狈逃窜,戚家军一战成名。

提起戚继光的名号,倭寇人人闻之色变,纷纷称之为“戚老虎”。自此,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成了名副其实的“常胜之师”,创造了战场上的多个奇迹。

这一年,戚继光年仅30岁。

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闽、浙一带,胡宗宪急派戚继光前去增援,结果,戚家军将进犯的倭寇全歼,自己则损伤无几,取得了“台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