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传统花事、园林文化展览、民俗文化体验、遗产教育课堂……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小长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组织开展了2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了古典园林时代活力。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在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中,对中国古典园林作出了这样的精辟概括。而中国园林之美,江南独占鳌头。

近日,中央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江苏,多家中央媒体聚焦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的江苏园林古镇,纷纷点赞江苏在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江南园林,一石一木都散发着诗情画意的文人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凝聚着诗意栖居的营建智慧,形成了自然意趣与人文精神深度融合的地域特色。

与古为新,与时偕行。千百年来,园林承载着无数文人雅客的精神寄托,从私家花园到百姓乐园,江南园林的魅力始终历久弥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园林留园假山太湖石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供图

典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苏州拙政园、留园,南京瞻园及无锡寄畅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园”,都有着独一份的特色和风貌。

苏州的古典园林享誉世界。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独占两席,全城现有9处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园林,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的名字寓意为“拙者之为政”,表达了园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部建造风格明快开朗;中部是全园精华,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设计者还临水布置了高低错落的建筑;西部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该园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留园则以建筑和雕刻艺术著称,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数目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十朝都会,曾建有大量皇家苑圃和私家园林,现仅存两组明清古典园林建筑群,瞻园便为其一。“园以石胜”成为瞻园的主要特色,园内北部的假山已有600多年历史,目前仍保存完好。石假山“仙人峰”是瞻园众多名石的代表,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瞻园的奇石还有友松石、炸石、步石和缔云峰等,都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精品。在瞻园名景扇亭内,有着世界上最早的空调建筑——铜亭。

寄畅园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也是无锡唯一的明代古典园林。有别于江南其他园林的宅院风格,寄畅园更多了一些城郊野趣的景色。其背靠惠山东麓,园中的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它以高超的借景,洗练的叠山理水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据说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寄畅园,乾隆更是作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的赞赏。

特色:叠山理水,人文诗意

选址、立基、列架、装折、铺地、掇山、选石、借景……江南园林的建造极其讲究,从平面布局到空间组织再到意境的创造,无不展现出高超的艺术审美,承载着精妙的中华文化。

“江南园林闻名天下,各地的园林在设计、建造和风格上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主任刘谯告诉记者。在她看来,苏州园林小巧精致,布局紧凑,强调自然山水的结合,四季景致丰富。南京园林则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布局宏大,富丽堂皇,利用当地的山石资源,假山叠石独具一格。杭州园林多临湖而建,景色开阔、视野广阔,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景致如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设计中常融入自然风光,与周围环境无缝连接。扬州园林则多由富商修建,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同时利用丰富的水系资源,园林中水景丰富,常有曲水流觞。另外,由于扬州地处南北交界,其园林设计常融合南北风格,兼具秀美与大气。

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傍宅地……不同的选址代表着园林主人不同的身份及爱好,古代人讲究风水,所以在园林的选址上有着不同的追求。厅堂基、楼阁基、亭榭基、房廊基、假山基……在园林建造之初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用途设立不同的基。而园林的屋宇也有十多种类型,其中“亭、台、楼、阁、轩”为江南园林常用的类型。在园林的建造上,大到设计布局,小到花草位置,都体现了江南人的精致与细腻。例如在造亭时,亭子建造的位置和方式,都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决定,需要与周围景色相互协调。

除了设计布局、叠山理水,在江南园林的设计建造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借景。借景,即是在园林中布置适当的眺望点,让观园者的视线可以跃出园垣,在将全园景色尽收眼底的同时,还能窥见远处的青山、古寺、田野等美景。

计成曾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因为它将园林的匠心独运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体现了江南园林艺术从追求建筑美到自然美进而升华到享受人文美的维度。正如《园冶》代序中所说,“江南园林寄寓着造园者的文化意趣与人生追求”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耦园 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供图

新貌:创意跨界,与时偕行

在拙政园和狮子林,参加一场和花有关的研学活动;在可园沉浸式体验琴棋书画;在虎丘打卡“花漾市集”;在桂花公园和苏派盆景撞个满怀……今年“五一”假期,苏州园林景区人气高涨,拙政园、狮子林等14家园林景区共接待游客超72万人次。苏州园林正突破以往园林的界限,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夜幕降临,游客于光影中穿梭于园林的亭台楼阁,在“曾经照古人”的明月见证下,于乱石假山间感受园林的静谧……苏州目前已形成5大园林夜游项目,留住了“一日游”旅客的脚步,拉长了苏州的旅游产业链条。

数字化成为苏州园林焕新的另一个“杀手锏”。目前,苏州已建成虎丘、环秀山庄全景数字模型,完成拙政园、沧浪亭等十余处园林的720度全景VR。继时间维度后,苏州园林的空间维度限制也被打破。“苏州全市列入园林名录的有108处,通过VR等新技术形式,实现了数字化开放。”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遗产监管处处长朱海俊告诉记者,该局已开始对园林的各种要素分类进行数字化采集、建库,采集精度达到毫米级别。“仅沧浪亭一座园林,花窗就多达一百余种。各种匾额楹联、砖雕门楼、假山立峰、家具陈设,都需要细致地建模,认真地把数据保留下来。”

一条条园林的“基因片段”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利于园林的修护。朱海俊介绍,“对于园林的损毁之处,修复人员可以通过与‘数字孪生园林’数字库进行快速比对,从‘基因库’中调取数据,有助于对园林进行原样修缮,提高了园林遗产保护的精准性、科学性。”

“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2022年,全国首家古典园林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在苏州耦园成立。作为“爱情”主题园林,耦园以园主沈秉成夫妇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古建筑结合现代元素、融入声光特色等方式,推动婚姻登记从“办公程序化”到“江南美学化”。据耦园工作人员介绍,自成立以来,已为近4200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结婚登记办理量占姑苏区结婚登记办理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新人们心中最理想的领证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林中式婚礼 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供图

近日,常州《百园之城地图》正式发布,收录了131处现存古典园林及各类公园,约园为其中的典范。未来,约园将作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三期项目进一步保护和利用,以园谋篇,打造园林街区,融入城市大花园。

2024年是法国巴黎奥运之年,也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近日,“晚清第一园”扬州何园远赴法国,参与“行走江南园林”展览。何园管理处主任徐亮现场化身“推介大使”,向嘉宾深度解读以何园为代表的扬州园林的立意、建筑、叠山、理水与植物配置等造园艺术精髓。“这是扬州何园首次走出中国,与西方园林交流呼应,这次陈展不仅让海外观众近距离接触到扬州园林艺术的精髓和魅力,更通过了解园林背后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多维度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态。”

古典不古,美在当今。拥抱数字科技、融入民生需求、闪耀世界舞台……江南园林,打开园门,以更亲民的姿态,书写更精彩的新时代园林故事。

(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 徐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