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来袭,注意防暑降温。关于中暑的知识请一定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什么是中暑及中暑的症状?

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中暑是渐进式的。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昏迷等。

二、关于中暑,要警惕 2 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要在屋里呆着,就不会中暑?

中暑是体温调节失调导致核心温度过高所致,当空气湿度较高、空气流动性较差时也会阻止汗液的正常蒸发,从而妨碍身体迅速释放热量。

因此,在通风不佳、闷热的室内,因散热不良,也有中暑风险。此外,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误区二:傍晚时分出门活动,就不会中暑?

以5月26日晚上6-8点的成都为例,气温仍在33℃-35℃间,体感温度在37.2-38.3℃间,仍然感觉热,不舒适。

在高温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高强度运动,不利于散热排汗,容易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中暑风险也相对较大。

三、如何预防中暑?

① 大量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高温天气时,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如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时,应至少每小时饮用500~1000ml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盐分与矿物质。

② 待在凉爽的环境里,必要外出时,穿着合适的衣服并做好防晒。尽量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注意防晒、降温,携带防晒用品等。

③ 学会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温度突然的变化,比如初夏的第一波热浪,会使身体倍感压力。让自己的身体慢慢习惯温度的变化,可以对高温有更好的耐受力。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一些高温环境,锻炼自己的耐热能力。比如,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在较为凉爽的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等。

来源丨四川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