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申城已进入梅雨季节,天气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持续的降雨以及闷热的天气,不仅让人浑身“黏糊糊”,还总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许多人容易出现心血管、关节、皮肤等问题,这些季节性顽疾被称为“梅雨症候群”,给健康带来很多隐患,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提早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季节

疾病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霉菌性感染

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是微生物,特别是霉菌,生长和繁殖的理想条件,因此,梅雨季节也常被人们称为“霉天”。在这个季节,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会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吃了不洁食物,特别是梅雨季节里发霉的食物。此外,体癣、股癣、女性霉菌性阴道炎等的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衣物和被褥的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和长裤。在干燥的环境中,霉菌孢子得不到必要的水分,就难以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湿寒所致疾病

雨季温差较大,湿度也大,像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的患者易在此时加重,儿童易感染麻疹、白喉、百日咳、脑膜炎等,成人则易患感冒、咽喉炎、哮喘发作等急性疾病。要在梅雨天注意保暖防湿,室内适时通风换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雨季节

健康调养

1

饮食调养

祛湿排毒:有湿邪作祟者可以多食用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红豆、薏米、茯苓、冬瓜、丝瓜和白扁豆等,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减轻身体负担。

食酸健脾:梅雨季节湿气重,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减弱,食欲不佳。此时可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等,有助于健脾开胃,增强消化功能。

清淡为主: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健康。

适量饮水:虽然梅雨季节湿度大,但人体仍需适量补充水分,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建议饮用温开水,避免冷饮。

预防食物霉变:梅雨季节湿度大,食物容易变质。因此,应将食品密封到位,瓜果蔬菜尽快吃完,不宜存放过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起居调养

保持家居衣物干燥:梅雨季节湿度大,真菌活跃,运动后应及时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换。可以在衣柜里放置一些除湿袋或干燥剂,保持衣物的干燥整洁。

适当锻炼:梅雨季节虽然天气闷热潮湿,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排汗除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高。

避免贪凉:梅雨季节气温虽高,但应避免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喝冷饮等。以免导致体内寒湿加重,影响健康。

3

情志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容易让人心情低落,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看待梅雨季带来的突发情况。

避免情绪波动:尽量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如生气、焦虑等。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陈美玲

供稿:区卫健委

初审:徐培馨(实习)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