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6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文学教育与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高端论坛”,邀请领域内重要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学教育与中文创意写作的未来。

“创意写作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成同一个样子,而是要保留学生的个性,通过创作写作的教育,让学生作品中的独特性更加鲜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认为,每一位作家的审美趣味也是有局限的,这就要求作家导师要开拓自己的眼界,扩展自己的审美趣味,不能以自己的爱好限制、指导学生的爱好。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表示,中文创意写作成为二级学科,是顺应世界潮流、顺应时代需求的明智决定。大学为培养作家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环境、提供了理性的力量和必要的艺术感觉,更提供了创作时必要的冷静氛围。曹文轩以海明威、高尔基等外国作家与当下英美文学创作专业发展状况为例,指出大学教育专业知识对写作经验的开发、延伸和组织作用。

在主题论坛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等专家围绕文学教育、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等角度先后发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苏童结合他在北师大的教学经验,指出中文创意写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指导学生创作,这些时刻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宝贵的经历和纪念。中文创意写作仍处于试探、尝试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他表示很欣赏“奇形怪状”的写作,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写作个体间的差异性,不赞同类似“纽约客”式的写作趋同性,鼓励学生创作的原生状态和“野蛮”性。

据悉,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完善中文创意写作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文学教育的国际国内积极交流互动,促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发展与建设,为中文学科理论化、实践化建设提供新的可能性,为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教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焦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