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fifi

短短几天,

姜萍就经历了一场犹如过山车般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3日,

本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入围名单揭晓,

17岁的中专生姜萍以全球第12名的成绩晋级。

入围名单上,

她的名字夹在一众来自清北、中科院的名校生中,

背后跟着个不被人熟知的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

17岁、中专生、女孩、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等因素的叠加下,让“姜萍”这个名字成为了爆点。

事迹一经报道,

姜萍的学校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境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往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通在互联网刷屏。

起初,大家都在感慨“中专、服装专业、全球数学竞赛12名,好小众的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魄宗门捡到了绝世天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疑教育制度一刀切,影响了这位单科有天赋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暗示清北速速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这里还是对无门无派的「天才少女」闯入江湖的惊叹。

但随着事件的发酵,舆论逐渐变了味。

开始怀疑参赛选手水平、 质疑比赛的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关于姜萍的黄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一份由参加竞赛的39名选手发起的联名请愿信,要求组委会就“姜萍事件”展开调查,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愿信中 罗列了网上主流的三个疑点:

书写不规范、

LaTeX使用问题、

是否存在老师王闰秋代笔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9位入围决赛的选手以此请求组委会对姜萍事件采取措施:

1、在获得姜萍和她的老师王闰秋许可后,向入围决赛的选手公开姜萍的预赛答卷,以供审阅。

2、由组委会成员和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专家进行独立调查,并及时、公开公布调查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短短十几天,

姜萍的舆论待遇就从「天才少女」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境地,

掀起一轮接一轮的骂战。

中专生是否具备天才光环,成为了舆论的第一枪。

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竞赛,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举办到今年已是第6届,

参赛资格不限年龄、国籍、职业、学历,甚至不限硅基、碳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从历届参赛选手来看,

都是在数学届小有名气的名校生。

比如今年排在姜萍后一名的,是中科院数学博士刘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次在数学竞赛中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神韦东奕就是第一届竞赛分析与微分方程金奖得主⬇️

也是竞赛中的常胜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对比下,

来自中专的服装专业的姜萍显得格格不入。

没有竞赛经历、名校背景,

却能以第12名的成绩入围前20名,

甚至是前20名里唯一一个女生。

于是有人怀疑:

这怎么可能?

如果她真的有本事又怎么会念中专?

开始从她的采访、试卷、人生经历中找出漏洞。

据校方所述,姜萍读中专,并非出自于中考偏科,而是个人选择使然。

中考成绩是621分,达到了当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不上高中 选择中专,

一是姐姐和要好的朋友都在涟水中专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己又对服装专业比较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认为服装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才来到了这所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的初中老师也透露,她的各科成绩均衡,数学更好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对姜萍与数学产生羁绊的好奇,

也在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进入中专后,姜萍的几次数学考试引起了老师王闰秋的注意,问她对数学有什么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萍顺势提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跟着老师一起学数学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也答应下来,给了姜萍一些高等数学教材,让她先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从《高等数学》《数学分析》到外语版《偏微分方程》,姜萍一直在努力自学。

看到不懂的英语就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或者是《英汉小词典》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会积极向老师求教。

如今她的水平已经达到数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姜萍的老师王润秋也参加了这次竞赛,

在预赛中排名125。

本以为姜萍和王闰秋这段师生羁绊的走向会成为现实版《心灵捕手》,

后续却出人意料。

由于发现了姜萍在板书中的书写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有人扒出姜萍的月考成绩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式各样的传闻开始不断涌出,

说老师买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姜萍和老师有不正当关系,看不上老师,但依旧收人家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姜萍称为“捞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捞了什么呢?

旺仔牛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着舆论逐渐发酵,

姜萍和老师王闰秋都没有回应,

事情又发展成了 开盒个人信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密谋着之后线下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姜萍的成绩抱有质疑的并非网友和参赛选手,

北大硕士赵斌更是加剧了对姜萍的声讨。

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长文,

态度明确声称姜萍的成绩一定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他列出六大点。

第一,他为什么可以质疑?

这位赵老师参加过前三届,且都进过决赛,当然有点评的资格了。

他提出这个考试是开卷制,A帮B写完试卷,再以B的名义提交完全没问题。

一个中专生能取得这样成绩,一定是别人帮忙写试卷了。

至于他为什么要连续参加三次一个作弊如此容易,排名如此随便的考试,却没有给出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他们为什么造假?

赵斌指出,幕后操控人正是姜萍的老师王闰秋,组织了团队一起答题,故意让姜萍取得高分制造噱头,以此推出老师苦行僧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后续会怎么样?

显而易见,当然不会好。

不管从社会舆论还是从个人实力,姜萍都不可能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

预赛和决赛的难度系数天差地别,

预赛难度相当于本科一、二年级的水平,

决赛难度则相当于数学专业博士资格类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姜萍在这样难度的决赛中取得好成绩显然是困难的,

上述提到,姜萍现在的数学水平相当于本科数学专业三、四年级的水平,是足够完成预赛题目的。

即便她在决赛表现不佳,也不能以此倒推预赛成绩造假。

一名参加过前五届竞赛,获得优秀奖的网友,现身反驳了赵斌的这种说法。

虽然初赛是开卷考试,但不可能通过网络和书籍找到直接解答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是找到了试题的背景资料,借助答题,这也是规则所允许的,并不是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规则下,和姜萍相比,显然对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高校学子更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预赛和决赛的难度差别,他也列出了自身的情况。

本科毕业的他参加过五届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初赛的最佳成绩满分第一,但决赛的最好成绩也只是优秀奖前51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姜萍就算决赛失误,也是意料之中,并不代表她预赛做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斌还指出,其实组委会早就知道姜萍造假的事实,只是没人敢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示说这些对自己没有丝毫好处,只是不希望大家活在虚幻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称,如果自己的判断有误,将承担姜萍的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他的出身和背景,哪怕没有证据呈现,只是个人判断,赵斌的这番话迅速成为了打倒姜萍的利器。

后续还跟网友展开骂战,放话愿出500万和姜萍对赌是否初赛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称自己听朋友说,姜萍老师在外带考研辅导,需要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姜萍提出质疑的还不止赵斌一人。

世界记忆冠军大卫哥,愿以人头担保姜萍做假,否则自断三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顶级数学竞赛教练飞哥,一篇长文直指姜萍是数学圈里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宵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院博主分析了姜萍作弊的可行性和动机,要邀请她前往上交参与直播解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Alice,言之凿凿,百分百确认姜萍考试做假,称枪手大有来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的树洞投稿,有超过一半的人怀疑姜萍考试的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组成了“捕姜人大队”:

IMO金牌教练、CMO (全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 金牌教练、世界记忆冠军、帝国理工研究生、上交研究生、复旦数院教授、北大CMO获得者、剑桥数学本科在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论点大多和赵斌相似,除了认为中专出身的姜萍,不可能获得竞赛第十二名外,还有人指出了姜萍答题书写错误,怀疑她是抄答案,而不是自主答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姜萍的书写错误,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数学教授北星在自己的微博上重新整理了解答,

得出结论:

虽然证明写得很不规范,只要是读过数学硕士以上学位都不会这么写。

但是证明又没有数学上的错误,所以基本上肯定是姜萍自己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出了十几年前写的笔记,求和号sigma和姜萍板书答题一样写成了/2,自嘲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洗清板书书写不正规的嫌疑,

又有人质疑姜萍一个中专生怎么会用LaTeX答题。

随后就被科普LaTeX的学习成本非常低,

基本上什么都不会的前提下,掌握了基本的代码和配置后,差不多一个下午就能学会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依旧没能平息这场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势必要让姜萍做出剖腹取粉般的自证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 学术领域有质疑是正常的,17岁的中专生成为数学天才,本身就具备着戏剧性。

但发酵至今,姜萍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质疑。

如果通过充分的证据以及缜密的逻辑,有理有据,当然能说服人。

只是在这场大型声讨中,多数人立场先行,对她个人生活、师徒关系、联手作弊、主办方包庇等等展开质疑,各类恶意揣测,都远远超出了一个17岁的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

最后一句

因为怀疑,就能提出要求让姜萍通过直播考试等方式自证。

甚至联名信都是以匿名形式参与,

无需承担任何质疑的后果与代价,

径直将舆论推给姜萍一个人,

是不是太没有成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