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个关于成语“夜郎自大”的小人书连环画故事,谢宝耿编文,韩黎坤绘画。

成语“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夜郎:古族、国名,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夜郎的地域很小,夜郎侯没有到过汉朝,以为自己的领地比汉大。后以“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至秦汉时代,我国西南地区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一支号称“夜郎”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北部一带。当时夜郎人不论男女都头梳高高的椎髻,劳动时袒露右臂,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国志》记载:传说有一女子在遁水(今贵州北盘江)边洗衣,忽见水上漂来一根三节大竹,里面有哭声剖开一看是个男孩,就抱回去抚养。男孩长大后当了部族首领,称为竹王。后来的史书就把夜郎王说成姓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后期,秦国夺取了楚国西部的巴和黔中(今四川、贵州一带)。为了反击秦国,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跷率兵沿长江西进,以夺回被秦国占领的大片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跷作战很顺利,不但一举夺回黔中,而且乘胜长驱直入打到了滇池(今云南昆明)附近。周围的夜郎、且兰等部落联盟纷纷迎降,归顺楚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庄跷正要率兵回楚,不料秦军反攻过来,再次占领黔中,截断了庄跷的归路。庄跷只好退回滇池,被夜郎、且兰等部族领袖共同推戴为滇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统中国后,派人修筑了通往夜郎和西南边远地区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派遣官吏进行治理。夜郎等地正式归入秦朝的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秦朝灭亡,新建的汉朝忙于平定内乱和对付北方匈奴的边患,没有力量顾到遥远的西南地区。于是夜郎等地脱离了中央政府的管辖,纷纷以侯王自称,成为地方割据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的夜郎首领多同,自称夜郎侯。由于交通不便,夜郎侯多同从未放足远行。夜郎附近有十几个部落,都没有夜郎大,多同便认为夜郎是天下最大的国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多同带着随从骑马出游,扬鞭指着前方道:“看!这一望无际的疆土,有哪一国比它大?”献媚的亲信应声说:“大王说的是,天下有何方能比夜郎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君臣们来到山脚边,多同仰视前面的高山说:“巍巍高山冲云而出,天下找得到第二座这么高大的山吗?”随从又齐声道:“肯定不会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又游到江边,多同下马道:“滔滔的江水又长又宽,这定是世上最长最大的江河。”随从都道:“那还用说!”经过这次出游,夜郎侯更加自大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汉朝已是武帝在位,国力空前强大。公元前122年,武帝派使者前往身毒(即古印度;身,读yuán),途经夜郎。夜郎侯因长期和中原地区隔绝,不了解汉朝的情况,问使者道:“汉和夜郎哪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使听多同问出这样的话来,就笑着说:“汉朝的州郡有好几十个,夜郎的地盘还抵不上汉的一个郡,你看哪一个大?”多同听了,不由惊得目瞪口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南粤地区的吕嘉阴谋发动叛乱,汉武帝决定讨伐,派人征调巴、蜀、夜郎等地军队参加作战。南粤平定后,多同随即归顺汉朝,被封为夜郎王。夜郎又重新归入了汉朝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