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瑞瑞)“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和认知健康问题日益显现,老年人不仅面临生理机制的衰退,还需应对社会角色的转变。由于对心理健康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老年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较低,增加了老年人精神障碍疾病和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国家心理健康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6月23日在第六届国之名医盛典“构建老年心理健康的服务支持网络”的专题论坛上表示。

王钢认为,未来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要探索老年人心理与认知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等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构建全面系统的健康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何文炯教授。主办方供图

“幸福的基础是健康,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综合性非常,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何文炯教授认为,构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体系四个要素很关键,第一,要有专业的服务人员。第二,要有相关专业的技术。第三,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相关制度的建立。第四,建立完善的制度规则和运行机制,集中资源有效的加以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俊亮。主办方供图

“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老年认知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它病因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当前在药物治疗上,可以选用的药物非常少,也非常局限。它的发病趋势变化更快,因此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治疗是复杂的工程,而预防是其中的关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袁俊亮表示。

袁俊亮建议,完成老年人早期全面系统长期的干预,需要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寻找一些各种致病的因素,减少致病因素的影响,防止痴呆的发生。二级预防,希望能够早期的发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三级预防,对痴呆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在控制危险因素方面,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