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毒品是扰乱社会治安的毒瘤,是边疆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在盈江县214.6公里的边境线上,禁毒人民战争一刻也未曾停止。面对禁毒形势的新变化,德宏边境管理支队盈江边境管理大队紧盯一线毒情,坚持“打、防、管、控、戒、帮”综合施策,筑牢禁毒防线,守护一片净土。

  密林查缉断毒源

盈江县支那乡的大娘山被称为滇西的小庐山,海拔3404.6米,是德宏州最高峰,这里有多条通道、便道直通境外,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大娘山也成了“堵源截流”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盈江边境管理大队组建“山林查缉小分队”,与毒贩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斗智斗勇。虽然条件艰苦,守边民警不惧风雨,每次扎进深山就是十天半个月,他们采取“迂回战”“游击战”“设伏战”等技战法,筑起了严防毒品渗透的第一道防线。

“现在从盈江边境流入的毒品大幅减少,但我们绝不会松懈,不让毒贩有任何可乘之机。”盈江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王晨飞说,多年的斗争极大震慑了毒品犯罪,边境一线毒情发生根本好转。

3月2日,该大队“山林查缉小分队”民警在到大娘山开展“流动式”设卡查缉,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便上前进行拦截检查。面对查缉民警的盘问,这名男子慌乱的神色没能逃过民警的眼睛,民警在其背包内查获鸦片2.8公斤,嫌疑男子被当场抓获。

“山林查缉小分队”成立以来,累计查获毒品案件74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80名,缴获毒品1.76吨,该分队被称为“大娘山上的缉毒奇兵”。

  巩固成果肃隐患

“收网,立即实施抓捕。”2023年12月1日,夜幕低垂,西南边陲小城里,两个可疑的身影来到湖边,借助夜色将装有毒品可疑物的电动自行车推至出租屋。

事不宜迟,民警迅速出击,将2名外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在电动自行车内查获其藏匿的毒品海洛因7.04公斤。

今年以来,盈江边境管理大队全力开展“集群打零”专项行动,从吸毒人员入手,从毒品消费末端发力,坚持“除源头、断供应、减危害”,采取打早打小举措,持续巩固禁毒成果,维护边境安定。

针对外籍吸毒人员,该大队坚持“零容忍”,成立8支“打零收戒小分队”,强化社会面管控、路上盘查和全员毒检,发现一个、查处一个、遣返一个。

“虽然毒品治理成效越来越好,本地吸贩毒现象逐年下降,但禁毒斗争依然在路上,我们决不让境外的涉毒人员污染来之不易的‘无毒’环境。”王晨飞介绍,今年以来,该大队查获毒品案件8起8人,缴毒128.69公斤,查处吸毒人员470余名,其中外籍吸毒人员达440余名,占比93%。

  全民禁毒净边疆

“你们快来村里面看看,树林里好像有长得像大麻的植物。”2023年6月,苏典边境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立即组织民警进行核查,对正在生长的80余株野生大麻进行铲除、销毁。

巩固禁毒成果,预防为先。该大队坚持“打击是关键、根本在预防”的工作思路,在保持高压禁毒态势的同时,多措并举开展禁毒宣传,在边境线上开辟禁毒人民战争“第二战场”。

为防止毒品问题反弹,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边境管控新格局,该大队探索“红石榴背包警务”新模式,组建了“双语普法小分队”“红石榴党员服务队”等多支禁毒宣传队伍,深入开展“禁毒课堂”进校园、“禁毒讲座”进企业、“禁毒法规”进村寨等形式多样的“六进”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识毒、辨毒、防毒、拒毒能力,积极营造“全民皆兵、人人参与”的良好禁毒氛围。

本报记者 杨子庄 通讯员 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