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无数热心群众自发进行献血。全国献血者高达1500万之多,充沛的血液源源不断涌入血站。

然而血液捐献量在几年内急剧下滑,到底原因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多地血库告急现象频发

近年来,多地血库告急的现象频频出现,血站的库存量严重不足,已无法满足医院日常用血需求。这一现象在北京、甘肃、河南等地尤为突出。

以北京为例,每年北京至少需要70万袋血,但是献血人数急剧下降,北京血站的库存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有些医院经常会出现没有足够血型的情况,不得不向外地血站调运血品应急。某医院的负责人表示,血站的血液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以上,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甘肃的情况也较为严峻。甘肃血站工作人员反映,前些年每天的献血量能达到70-80袋,现在骤减至每天仅有30袋左右。

部分稀缺血型的库存量甚至只够应对1-2天的需求。医院采取多种举措节约手术用血,但血液仍然供不应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河南多个城市的血站也响起了血液供应紧张的警报。郑州血液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郑州市民的献血量远不及往年。一些医院的负责人坦言,每天都在为血液供应发愁。

据了解,多个省市的血液中心已经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血液供应紧张的情况,请求增派移动采血车,开展宣传鼓励社会献血等措施。

但血液短缺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如若献血人数继续下滑,预计今年更多地区会面临严重的血液供应紧张局面。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献血了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过去,无偿献血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美德,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献血后能享有的权益。

此外,担心献血危害身体、社会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首先就是因为献血后无法享受应有权益。

根据我国《献血法》,无偿献血者(不包括自身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 毫升 以下的,按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含800毫升)以上的,终身免费用血。

这原本是鼓励普通民众踊跃献血的一个激励措施。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这一政策遇到了诸多阻碍,无法很好地兑现,导致许多献血者无法享受应有的权益。

例如,李先生在北京本地累计献血达到1000ml。但是当其父亲需要到上海就医时,医院要求支付高额的血液使用费用,并不接受李先生的北京地区献血证明,理由是跨地区无法确认献血情况。

李先生无奈之下只能自行支付了高达两万元的费用。类似的案例在全国范围都屡见不鲜,仅2022年上半年,就有超过3000起异地献血后无法在就医地享受优惠的投诉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区血液中心之间信息交换不畅所致。目前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均有自己的血液中心,但省级血液中心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导致献血信息无法跨区域流通。

异地就医时,医院无法查询确认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只能要求另行支付血液费用。

另外,部分医院在执行优惠政策时也存在诸多限制。一些医院要求优惠仅适用于指定支付范围内的自费项目,对于商业保险报销的费用不予减免。

这导致许多原本有献血记录的患者,还是需要支付高额的血液使用费。

再者,就是担心献血危害身体。

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约有2.2%的献血者在完成献血后,出现了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这些轻微的反应主要是由于血容量的下降导致的,多数情况下经过短暂的休息就可以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但是这也给许多初次献血的志愿者带来了恐惧和不安。

此外,根据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对200名志愿献血者的调查,近30%的人认为献血后会对身体免疫力产生一定影响。

他们担心多次献血后可能会削弱自身抵抗力,更容易感染疾病。

“我本来打算献400ml的血,但护士说200ml对身体影响很小,就算多献一点也没关系,我才同意献了400ml。”

22岁大学生小王表示,献血后他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长达一周之久,这直接导致他对再次献血产生了恐惧。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护士的操作“不够规范”,起初承诺的献血量与实际抽取量存在差异。

还有部分献血者反映,献血前未进行充分的身体检查和问题询问,就匆忙进行了献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更多的年轻人担心献血会损害身体健康。根据统计,2021年18-35岁的青年人中,近40%的人选择放弃了原本的献血计划。其中近六成人表示“担心献血影响身体”。

然后便是献血站服务存在问题。

2022年,针对全国100家献血站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61%的献血者对献血站的服务态度和环境存在不满。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排队等候时间过长。部分献血站管理混乱,导致采血前的排队时间长达2-3小时。这极大浪费了献血者的时间,也容易导致志愿者的热情降温。

第二,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个别献血点由于经费短缺,环境卫生情况堪忧,采血床老旧不洁净,无法为献血者提供良好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第三,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部分采血人员处理事务效率低下,对献血者缺乏热情和耐心,无法主动为献血者进行流程指导,这也是许多献血者反映的问题。

“环境差,椅子硬,排了40分钟才到我。工作人员也一直在玩手机,态度很差。”网友小李反映了许多献血者的心声。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献血体验。

为改善这一情况,各地血液中心应加大献血站的环境建设力度,添置先进设备,创造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

同时,也需要加强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让每一位献血者都能获得良好的体验。

最后就是社会错误观念盛行。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种“有钱就能买血,不需要自己献血”的错误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不少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支付购血的费用,就不必再辛苦去献血。这种观念存在一定的错误性,需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购买血液的价格非常高昂。按照当前的价格标准, 100ml的价格在100元左右。

对于大量需要输血的患者来说,这笔费用可以是巨大的负担。以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为例,如果需要输血2000ml的血液,那么仅血液费用就需要2000元以上,这对经济条件一般的患者家庭而言就非常困难。

况且,血液需求量大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次输血,若每次均需要支付高额血液费用,那么对患者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压力是极其沉重的。

有偿献血是否可行呢

面对当前血液供应量不足的现状,网络上出现一些声音呼吁实行有偿献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他们认为,给予献血者一定经济补偿,可以调动更多人的献血积极性,比单纯依靠无偿奉献更能快速缓解血荒状态。

但是,我们是否应该为献血引入金钱激励?有偿献血真能有效提高血液供应量吗?这需要慎重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实行有偿献血的美国,血液感染率远高于英国的无偿献血体系。

原因在于无偿献血出于公民责任和道德追求,献血者自觉履行义务,提供可靠的血源。而有偿献血者则存在为获利而隐瞒病史的可能。

我国在1998年实行全民无偿献血之前,存在有偿献血的时期。那时为获利,许多带病者瞒报病情献血,还出现了倒卖血液的不法行为,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这些都说明,有偿献血无法保证血源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引入金钱激励,也会扭曲人们的初衷。无偿献血应该发自内心,是一种无私奉献。

有偿后,人们献血的动机将被置换为物质目的,无法保证提供高质量、安全的血液。实践证明,依靠物质激励扩大供给规模,反而降低了质量。

保障生命健康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无偿献血的公益本质。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将献血做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

我们应加强流程建设,提高服务效率,让献血变得更便利。并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只有无偿奉献的源头不断涌现,我们才能确保血液的安全稳定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