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瀚墨)6年前,妈妈二胎产后发生栓塞,生命垂危。30多位爱心人士踊跃献血,把她从生死边缘拉回来;6年后,年满18岁的大儿子李博文,在妈妈陪伴下走进献血屋,献血200毫升,以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传递爱心。

2018年3月21日,昆山市民逯发霞在分娩二胎后,突遇羊水栓塞。病情进展极快,不到半小时,她的出血量便高达2500毫升,血压急剧下降,生命危在旦夕。由于出血还在继续,急救需要大量全血,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边把她转入重症监护室(ICU)24小时救治,一边通过昆山市血站发出献血呼吁。

很快,“重症产妇急需血液”的消息在昆山传开。第二天早上,血站大门还未打开,门外已经守着30多位爱心人士。他们积极伸出手臂,献出热血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随着治疗的深入,逯发霞的病情一度好转。就在大家以为胜利在望时,她又遭遇了罕见的脑后部病,视力急剧下降直至失明。面对突发情况,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给出动态治疗方案。医护人员积极救治的同时,又加强心理呵护、安抚患者情绪,并将宝宝带入ICU,激发患者的母爱力量。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逯发霞的视力逐渐恢复,病情趋于稳定,并在不久后顺利出院。此时,对她的救治已持续55天,累计输血15000毫升,相当于把她体内的血换了3遍。

今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为了向无偿献血者致敬,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为爱撸袖”的队伍,昆山市血站以救治逯发霞的真实事件为原型,改编了情景剧《热血救援》,并在当天的主题活动中上演。逯发霞带着小儿子到场,热泪盈眶地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无偿献血者表达了衷心感谢:“我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并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由于身体状况不佳,逯发霞夫妇都无法献血。为了延续爱、传递爱,夫妻俩成了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从小耳濡目染,让大儿子李博文萌生了献血的想法:“医务人员和爱心人士救回了妈妈,我一直很感激,总想着等我长大了,要代表爸妈参加献血,延续这份宝贵的爱心。”待他年满18岁后,6月22日,逯发霞带着兄弟俩一同走进昆山市高新区献血屋。经过信息登记、体检及初筛等流程后,李博文坐上献血椅,第一次献出了200毫升鲜血。涓涓血流汇聚浓浓大爱。“小儿子长大后,我将把这段经历讲给他听,鼓励他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逯发霞说,自己将努力向更多人发出号召,鼓励大家加入奉献社会的热潮,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