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城中区人民法院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不穿法袍、不敲法槌,他们每天从事着最繁琐的工作,案件审判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他们是法官最亲近、最依赖的战友,他们是审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就是城中法院不穿法袍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

行政审判庭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青春洋溢,他们充满激情,正全力奔跑在奋斗的路上,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心声……

“芒种不种、过时无用”的节气谚语告诉我们:要把握时机,才能花最少的气力,种什么得什么,在最好的时间种,得你最想要的。那么,种什么就得先懂什么,懂审判职能所需,懂自身能力所限,这是分寸;如何协作能提速、如何辅助能提质,如何学习能成长,助力多少、平衡多少,是讲究;懂分寸、有讲究、把握时候,直面困难,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什么得什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得而费力,而思考,而操持就有了学问。为了成长而等待,而守候,而尽力就有了价值。在一天天的默默历练、学习、重复繁琐中懂得了履职的价值、更懂得了自己。抓住了时间,就找了意义。

所以,是时间管理大师。密密麻麻的排庭本是我们的杰作,两个庭审之间可以塞一个公告笔录,庭审提前结束还能再安排一个线上鉴定谈话,整理卷宗、送达推送、案件检索、操作结案、联系当事人总是无缝链接;是法庭上的“键盘手”。台上法官正襟危坐,台下当事人胶着对抗,中间的电脑前一个小小的身影埋首伏案,疯狂敲击的键盘记录着庭审的细枝末节;是案卷的小管家。上诉卷、公告卷、鉴定卷、未开庭卷、已开庭卷…厚卷莘莘如繁星,薄卷寥寥如月亮,莘莘寥寥错杂放,厚卷薄卷尽归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如此吗?不,我们穿过大街小巷、爬过雨后泥泞山林、去过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到过邻里纠纷事故现场。外出送达、现场调查,做调解、数树苗、对账目,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和延伸审判辅助职能,在“引进来”多元解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走出去”,充分发挥着“跟单跑位”“到现场去”的司法能动作用。在案件审理的前端、细处发力,以不同的审判视角、沟通方式让案件得以调解、撤诉,最终案结事了,同时也使法官从繁琐、耗时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案件研判上。

其实种什么都一样,往心里种的理想、往思想上种的品格、往工作里种的本领,时而满载而归,时而一无所获,但生命会在种下和得到间有了韵律。我们就会更加理解,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不过是时间的歌,唱出了我们奋斗的故事。

青春赛道,奋力奔跑。城中法院有很多这样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他们隐藏在法官的背后,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案件审理工作正常展开铺路架桥,踔厉奋发,勇毅前进。相信他们一定不负青春、不负时代、不负自我,以平凡点滴推动法治梦,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