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至23日,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下称北京图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550家国内展商和1050个海外伙伴在此相遇,打造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盛宴。

在这个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平台上,湖南出版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全球视野下的文艺创作”为主题的三场活动备受瞩目。

这三场活动是湖南出版推动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

美美与共,可跨越山海。

美的对话:由墨西哥壁画运动开始的中墨文化交流

20世纪20一30年代,墨西哥经历革命后,为了重建一个国家的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一些墨西哥艺术家发起了壁画运动。壁画运动艺术风格上结合了墨西哥本土文化、意大利古典艺术和欧洲现代主义风格,服务于大众,也被称为墨西哥的文艺复兴。

这场壁画运动,最初由鲁迅开始介绍到中国,被认为是“可服务于大众并与社会互动的新艺术”,自此拉开了中墨壁画艺术交流的序幕,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José Clemente Orozco,1883—1949)、大卫·阿尔法罗·西盖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1896—1974)、迪耶戈·里维拉(Diego Rivera,1886—1957)等“墨西哥壁画三杰”也渐为中国艺术家所熟知。

1972年中墨友好建交后,墨西哥壁画运动和墨西哥艺术作品展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积极评价,并对当时中国的艺术家及主题性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中墨两国在艺术上的交流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国内的壁画、宣传画等文艺创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79 启动的“首都机场机场壁画”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从童年的时候,就听过墨西哥壁画三杰的名字,看到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我全身心的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从那时候起,就成为了墨西哥艺术的粉丝。"多年来,当代著名艺术家、学者、国际资深策展郑胜天陆续收集了很多几乎淹没的资料和图片,向读者立体而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的中墨艺术交流,这便是湖南美术社出版的这本《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

扶桑即墨西哥。风传递的是艺术之美,是文明。6月20日,墨西哥驻华大使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新书首发仪式致辞时表示,各国人民之间最深层次的交流即是文化交流,它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民心相通、激发了解对方的好奇心,使双方相互欣赏。

相互欣赏是美的对话,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基础。

美的连接:梁实秋译本是通向永恒经典的丰碑

6月20日下午,出席《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译本签约仪式的中南博集天卷的负责人,致辞非常别致。他称莎士比亚为“莎翁”,称梁实秋为“秋翁”。致辞中,他回忆了上世纪末看的电影《莎翁情史》片头的一段剧情。片头,一个剧院老板被人追债,因为拥有莎士比亚的一部新剧,从而扭转逆境。该负责人真正了解“秋翁”,则是他大学时候大量阅读梁实秋的美文。在他看来,秋翁翻译的莎翁,是美上加美。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除了早期创作一些诗歌外,主要作品是戏剧,现存的剧本共有37部。莎士比亚的戏剧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炼优美,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的诗集也以感情丰富、诗句绚烂而著称,可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永恒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在胡适的建议下,梁实秋开始了对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从193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他译的8种莎士比亚戏剧,至1967年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在次年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齐全。在这数十年里,梁实秋一共翻译了37种莎士比亚戏剧、3卷莎士比亚诗歌,将近400余万字,堪称中国翻译界的“一座丰碑”。

梁实秋译本的最大特点为:白话散文式的风格;直译,忠实于原文;全译,绝不删略原文。除此之外,他的译本还有独到之处:一是加了注释。莎翁作品原文常有版本的困难,晦涩难解之处很多,各种双关语、熟语、俚语、典故也多,实秋不但直译,而且加了大量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二是每剧前都加了序言。序言中对该剧的版本、著作年代、故事来源、舞台历史、该剧的意义及批评意见等均有论述,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剧。

歌德曾说:“我读到莎士比亚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了。”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文学史上绕不开的经典,超越了语言、国界。

如何进入莎士比亚的世界?如何真正感受莎士比亚作品的美和妙?在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上,译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不同文明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紧密相连的纽带,是实现美美与共最重要的一环。

6月20日下午,《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译本签约博集天卷,是美美与共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美的坚持:“午夜文丛”成为中法文化的重要纽带

6月20日,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辩部的文化专员白夏荷(Sarah Briand)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收到了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给法国驻华大使馆的赠书。赠书有百余本,它们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全套“午夜文丛”“享乐者丛书”“罗伯-格里耶研究资料丛书”,以及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雅克·卢塞兰著作《就有了光》。它们的版权都是从法国引进。

在世界文学史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巴黎发端的“新小说”——那些不断引起争议的作品,都出自一个叫做“午夜”的小出版社。“新小说派"代表作家罗伯-格里耶说,这些“新的文学”,必定是“向少数人开放的 ”。

1999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包括克洛德·西蒙的《植物园》在内的第一批午夜丛书,从此,这套在法国本土都“向少数人开放”的丛书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25年来,湖南文艺出版社持续从法国午夜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午夜文丛”的116种图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们不仅仅是翻译了几本、几十本,而是将116种图书带给了广大中国读者。”白夏荷(Sarah Briand)深为感动。

白夏荷在致辞中提到今年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今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午夜文丛”项目在 25 年间从法国引进了 20 余位作家的 100 多种图书。时至今日,它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图书项目,早已成为连接中法文化的重要纽带。

文艺创作从来就不是少数人的事业,即便是“向少数人开放的 ”午夜出版社出版的“新小说”,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它们的美、分享它们的美,从而美美与共。“午夜文丛”25年来的持续出版证明,中南出版传媒的各出版社不仅有识别美的眼力,还有出版美的魄力、传播美的能力。

潇湘晨报刘建勇 摄影记者杨旭